然而,在購房置業中存在著諸多細節,購房者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吃大虧,引發各種房產糾紛。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大多數的購房者并非從事房產方面的工作,他們對房產知識較為模糊,在購房置業中處于不利地位。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部分常見的商品房糾紛,并匯總了相應的法律知識和解決方法,希望能為廣大購房者答疑解惑。
看似合理的“多退少補”須留心
在房屋買賣中,購房者經常就實際面積與合同書中簽訂面積之間的誤差與開發商發生糾紛,這也是近幾年商品房糾紛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例如期房。期房的產生固然有它的優點,但是也經常出現實際面積與合同書中簽訂面積之間存在誤差等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也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筑面積或者建筑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際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業內人士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處理方法有個前提——合同未做約定,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購房合同中對于房屋面積和價款的約定都是“多退少補”,一旦房屋面積出現問題時,就只能遵循多退少補的原則處理。
業內人士還說,多退少補看似合情合理,但實際對于購房者而言很不公平,購房者也會因此承受較大的風險責任。因此專業人士建議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要對這部分內容留個心。
面對延期交房,無須忍氣吞聲
在購房合同書中,通常都會對交房時間進行約定,若超出交房時間,開發商則需要承擔一定的違約金。然而,記者了解到,延期交房已成為近年來房產交易中的頑疾,而且業主在面對延期交房時,大多氣急敗壞,卻只能忍氣吞聲,很少有業主訴諸法律途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或者買受人遲延支付購房款,經催告后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可見,延期交房,開發商需承擔違約賠償甚至解除合同的法律責任。
業內人士分析,部分業主對延期交房的“忍氣吞聲”一是因為法律意識淡薄,二是合同里對交房時間的規定較為模糊。因此,業內人士提醒,簽約合同時,應盡量細化各項規定,一旦開發商發生違反合同規定的行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購房者應及時訴諸法律途徑。
此外,業內人士提醒,交房時,購房者需要了解清楚是經過工程竣工驗收還是已經拿到了《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因為《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會涉及消防驗收等多個環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是證明房屋質量檢驗合格、達到了交房要求的依據,也只有在獲得了備案表之后,開發商才可以進行交房。
“假贈”交易風險巨大
在二手房交易中,有一種看似“互惠”雙方的交易行為,其實潛藏著巨大的風險。這就是二手房交易中的“假贈”行為——通過辦理房屋贈予手續,將房屋賣給購房者。
據了解,贈予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通常只收取部分手續費用。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將房屋贈予他人,受贈方須按4%的稅率納契稅,贈予方和受贈方須各繳納0.05%的印花稅。相比之下,按正常交易渠道則需要繳納房屋總價5.5%的營業稅、買賣差價20%的個稅等等,因此,會為買賣雙方節省一部分資金。
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交易風險較大。賣方在交易之后可能出現追討不回房款的情況,贈予合同也是可以被撤銷的,在雙方簽訂贈予合同后,只要尚未辦理過戶手續,一旦賣方反悔,即可撤銷合同,終止交易。
不僅如此,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贈予的財產有瑕疵,贈予人不承擔責任。也就是說,“買方”取得房產后如果發生了質量問題,在法律上不受保護。
業內人士分析,相較于政策房屋買賣行為,假贈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一旦一方有所反悔,甚至動了惡意,另一方將吃大虧。因此,業內人士建議購房者在購房置業過程中切忌短視,貪圖蠅頭小利,最好走正常的房屋交易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知識產權是財產權利嗎
2020-12-03怎樣避免商標無效請求
2020-11-09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是否有效
2021-01-27婚后父母出資買房屬于個人財產嗎
2021-03-03民事案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08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談《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1-27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購買定期壽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05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從一起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談起
2021-02-04保險公司中的罰款有哪些
2021-03-14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