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窺探他人私人空間的秘密為謀生手段的人,無論我們將他叫做什么———私人偵探”、民間調查公司人員”等等,都具有這種特點:他不是國家立法、司法機關授權的代表國家或法律權威的專門職能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代表某些公民的私人利益或某些社會團體或公司的特定群體利益的受雇者;在被調查者面前,他們竭力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和行為動機,并常常采用欺瞞或欺騙的方式迷惑對方,整個調查過程具有隱秘性,這些處于法律邊緣的職業者的行為往往對公民的私人領域構成某種威脅。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加之目前我國沒有關于私人偵探或民間調查公司的專項法律,私人偵探行業存在的正當性才受到人們的置疑。
討論私人偵探存在的理由,社會需求”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市場需要或民間需要某種行為的出現,并不表明該行為的產生就具有正當性。在現代社會中,判斷一種行為的正當與否,應當首先看它是否屬于一種合法行為。
現在的問題是,在涉及到利益關系時,處于利益的一方究竟有沒有權利進入對方的私人空間,去了解對方的承諾或他人意愿表達的真實性;有沒有權利通過某種非法律的途徑,去驗證對方的忠誠、誠意及其兌現某種承諾的能力?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又有哪一部法律文件賦予公民或法人這一權利,或者說,這一權利的邏輯推導又是源自何種法律精神和原則呢?
這里,我們看到了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沖突,以及摻雜于其中如調查權、取證權等諸多權利的交錯。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知情權和隱私權在本質上屬于派生性權利。盡管目前我國沒有一部關于知情權或公民隱私權保護的專項法律文件,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說我國公民在法律上不享有知情權和隱私權,事實上在大量的法律文件規定中都滲透著這兩項權利,它們常常隱含在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中。法律制度中種種權利和自由及義務的法律設定,都包含著對公民私人空間或隱私的尊重和保護。
2002年底,有人根據最高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對不違法的偷拍、偷錄所取得的證據可作為法庭有效證據,以及國家工商總局在新頒布的商品和服務商標注冊區分表”中有文身”、偵探公司”、私人保鏢”等這類新的社會服務項目,而推論私人偵探已從地下浮出水面,快要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在日常生活中,調查?通常在科學研究或學術活動的意義上使用,而私人偵探的”調查行為則涉及到偵查權主體的資格問題。可以說,當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有提交書證、物證原件的義務時,也就將調查、取證的權利給予了當事人,但是這并不是偵查權的轉移。證據的取得方式并非只有偵查一種,從邏輯上講,《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于證據取得方式的放寬,并不意味著對公民隱私權的否定,也不表明由國家司法機關所擁有的偵查權的下放,即使其主體擴大到民間組織。實際上在這一規定中,法律繼續表明了對公民隱私權的尊重和保護,如它規定”證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提供人應當作出明確標注,并向法庭說明,法庭予以審查確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將”證據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其”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的要求,”是否有影響證據效力的其他違法情形作為法庭審查證據合法性的內容;還規定”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證據材料不能作為定案依據:”以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等等。而”商品和服務商標注冊區分表對”偵探公司的承認,也不意味著這類人員的從業行為及其活動方式必然在法律界限內。現實是,在法律規范不明朗、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民間機構常常處于法律的邊緣地帶,其行為或運作方式極易失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合同司法解釋
2021-02-24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體
2021-02-20什么人可以旁聽案件審理,什么人不能旁聽
2020-11-24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消費者自愿購買過期食品造成損害可以索賠嗎
2020-12-02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