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法律起訴,去法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作為賣家,在對商品進行宣傳時,應當真實準確,不得夸大其詞,更不得欺詐消費者。
作為商家,在選擇售賣商品時,要對進貨渠道進行審查,確定商品是從正規廠家出貨,同時不要在明知是假冒產品的情況下還進行銷售,否則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達到一定標準后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作為消費者,在購物時,特別是在虛擬網絡平臺購物時,更應擦亮雙眼,明辨真假,不應一味貪圖便宜而上當,假冒商品沒有質量保證,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對身體、對生活等產生重大影響。
辨清網購促銷陷阱:
一、低價陷阱。“第二件半價”、“特價”以及“最低價”等字眼是最常見的,實際上這恰恰是消費者最容易中招的地方。因此購物前可查看該商品的歷史交易價格,防止跌入價格陷阱。
二、宣傳陷阱。相信不少消費者都有類似的網購經驗,寄來的商品和網頁美美的圖片相差甚遠,因此建議向展示實物圖的商家購買,或者購物前索取實物圖。
三、釣魚陷阱。“雙十一”期間,很多曾經網購的消費者會收到商家發送的促銷、物流、支付、紅包等信息,不少可直接點擊網址進入查閱。為免誤入釣魚網站,請勿打開網址鏈接,應進入網店的官方網站、APP查閱信息。
四、定金陷阱。不少商家會以交定金可在“雙十一”當天享受低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提前交納預訂定金,并注明定金不退。在此提醒消費者交定金前要貨比三家,別沖動消費。
五、海外代購陷阱。海外代購存在一定風險。如確需海外網絡代購,消費者除選擇知名度較高的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和可靠的支付方式進行交易外,還要求代購人提供購物憑證、收銀單據、真實聯系方式等,并保留郵寄憑證以備查詢。
六、虛假發貨陷阱。遇到此類問題消費者應及時咨詢了解,臨近系統自動確認收貨時應要求商家延期確認收貨期限或取消訂單,以免錢到賣家手、貨卻沒收到。
七、其他網購要提早做好購物準備。網購前要考慮自己的實際需要,千萬不要因為促銷低價而購買。收貨時當場開箱查驗,特別是代收貨款的交易,一旦發現問題立即聯系商家并拒收商品。
如果您還要了解其他網購陷阱的相關內容,請登錄律霸網官方網站進行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詳細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病假多久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13如何保障女性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020-12-03商標權轉讓流程及資料是怎樣的
2020-12-22發生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應該怎么辦
2021-03-12夫妻財產約定效力是什么
2021-03-17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費嗎
2021-01-12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無證推車遇事故 保險公司免賠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