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結算風險是指企業以外幣計價進行各種交易時,從簽訂交易合同開始,到收到或支付貨幣為止的整個過程中,因匯率變化而產生的應收資產與應付債務價值變化的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因匯率波動,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收益發生變化的潛在風險。經濟風險源于經濟環境,即匯率變動對企業成本和銷售價格的影響,直接關系著企業損益變動和經營成果。
會計風險主要是指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項目金額因匯率變化而引起的風險。比如一個公司將其資產負債表上以外幣計價的項目折算成本幣時,因本幣與外幣的匯率波動而形成的損益風險。
通常在會計上,將企業發生的外匯風險直接反映在會計的“財務費用”科目中,同時也記錄著企業對外匯風險的化解,并通過相關的報表反映外匯風險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新企業會計準則較為系統地對企業外匯風險的反映監督進行了規范性約束,對不同經濟業務涉及的外匯風險提出了確認計量規則。
會計確認與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規范了企業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外幣報表折算及相關信息的披露,會計上認為企業實際經營中用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屬于外幣交易。
我國企業會計通常選擇人民幣記錄所發生的交易,對于發生的外幣交易,會計記錄時將外幣金額折算為人民幣記賬,同一筆交易因交易發生時與日后結算的匯率不同,產生的匯兌差額,就是外幣交易業務中發生的外匯風險。
初始確認時,將收益性差額計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賬戶的貸方,將損失性差額計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賬戶的借方。日常核算中也可以將“匯兌損益”作為一級科目核算。報告期末,按期末匯率調整,將匯兌差額再次計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調整”。此時,“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賬戶的余額就是會計上確認的當期匯兌損失,記錄了報告期企業形成的外匯風險。
企業對外幣交易進行初始計量與報告日的后續計量時,其計量的標準是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即期匯率一般指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如果單純的貨幣兌換交易或涉及貨幣兌換的交易時,使用買入價或賣出價折算。
企業在計量外幣交易形成的外幣資產或外幣負債時,以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為計量標準,將因交易發生日、會計期末日、交易結算日匯率變動形成的外幣交易匯兌差額計算出來,從數量上反映了企業外匯風險的大小。
會計準則對企業選用計量標準也進行了規定,當匯率變動不大時,為簡化核算,企業在外幣交易日或對外幣報表的某些項目進行折算時可以選擇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通常情況應選擇即期匯率,并且企業選擇計量的標準應在前后各會計期間保持一致。
綜上,企業外幣交易要承擔的風險就是匯兌差額,會計上對因匯率波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財務費用處理,就必然影響企業當期的經營損益,同時調增或調減外幣資產或外幣負債的記賬本位幣金額,會影響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因此,遵循會計規則是外匯風險管理可靠性的保證。
別讓套期保值變了味
《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規范了企業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投資者可以據此了解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管理水平。
在風險管理實務中,企業經常會通過套期保值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既可以鎖定生產經營成本或利潤,也可以防止不利價格波動所帶來的流動風險。一般企業要在期貨市場買入套期保值產品,回避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的風險;或賣出套期保值,以回避產品價格下跌導致收益下降。
以鋁業為例,鋁采掘企業主要面臨產品價格未來的下跌風險,在期貨市場上要做賣出套期保值。而鋁加工企業,由于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需要買入套期保值。
新會計準則規定,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保工具,使套保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具體可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三類。
為防止企業利用套期保值進行投機業務,新會計準則規定:在套期開始時,企業對套期關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有正式指定并準備了關于套期關系、風險管理目標和套期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該文件至少載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被套期風險的性質,以及套期有效性評價方法等內容。套期必須與具體可辨認并被指定的風險有關,且最終影響企業的損益,同時要求套期始終是有效的。
企業應當持續地對套期有效性進行評價,并確保該套期在套期關系被指定的會計期間內高度有效。
企業至少應當在編制中期或年度財務報告時對套期有效性進行評價
在企業運用套期保值實踐中,業務套期關系的認定及其有效性的保證是關鍵點。以2008年我國航空公司境外燃油期貨合約交易為例,交易的初始動機是套期保值規避風險,其實企業只需要在簽訂買進商品合同時,簽一個反方向的期貨就完全可以做到套期保值;但實際進入市場交易時,在技術上和期貨商品價格走勢上尚未做出有效判斷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就進行了商品期權交易,使套期保值業務轉向了期貨投機,最終沒有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反而使企業遭受嚴重風險損失。
由此可見,套期業務中由企業管理當局認定套期關系,而管理層的認定基于其風險管理態度,很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企業為規避風險就必須按照準則要求持續的對套期有效性進行評價,對于套期保值規模大的業務,應加強持續地有效性評價,盡可能在編制中期財務報告時對套期有效性進行評價,不要只在年報時才進行有效性評價;并且應嚴格測算套保規模,防止投機行為,并將風險限定在可控范圍內。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車輛撞人之后怎么處理
2020-12-12防范買車糾紛 律師出8招
2020-11-10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大學里可否結婚
2021-01-27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