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雖然在有關會計制度中作了規定,但因具體處理程序不甚明確,加之會計實務中具體情況復雜,致使此項業務會計實務中差錯率極高。下面兩個案例是筆者在審計實踐中遇到的,也是會計實務中對以前年度損益進行調整時,極易發生錯弊的典型,頗具代表性。本文將結合案例分析,探討企業發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
一、案例簡介
案例一:2001年5月,稅務部門在對某國有工業企業進行稅務稽查時發現,該企業2000年度多-提固定資產折舊100萬元(為便于計算,數據已作簡化處理,下同),因此責令企業作納稅調整,補交所得稅33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稅率33%)。當時企業會計人員所作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借:所得稅33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3
②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3
貸:銀行存款33
③借:本年利潤33
貸:所得稅33)
④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3
貸:本年利潤33
賬務處理后出現的問題:
①該企業固定資產按直線法計提折舊,后續調整如何進行才能使固定資產賬面的折舊率、折舊年限、折舊額相吻合,并與實際稅負相一致?
②現行稅法已將所得稅定位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一項支出。將補交的所得稅結轉至利潤分配顯然不符合會計制度規定。
③上年未分配利潤的調增數不等于補交的所得稅額,處理結果有誤。④未作補提盈余公積調整,會計處理“漏項”。
案例二:2000年3月,審計機關對某國有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審計檢查時發現,該公司上年度誤將購入的一批已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辦公設備記入“管理費用”賬戶,于是在下達的審計意見書中要求企業進行賬務調整(未列明調賬分錄)。該公司會計人員據此所作的調賬分錄如下:
①借:固定資產3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
②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00
賬務處理存在的問題:該公司雖然對損益作了調整,但卻在沒有進行相應納稅調整的情況下,直接將損益調整的結果轉入“未分配利潤”,避開了納稅環節。
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
有關以前年度的損益調整屬于會計差錯更正,筆者認為可將其分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和非日后事項兩種情況。各種情況下的會計處理方法有所不同,必須具體分析。
(一)日后事項的損益調整
如果企業所發生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屬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即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事項,則應按新《企業會計制度》第138條及《企業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有關規定進行調整。會計處理程序如下:①將需要調整的損益數結轉至“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應調增利潤(上年少計收益、多計費用)時記貸方、應調減利潤(上年少計費用、多計收益)時記借方。②作所得稅納稅調整。補交所得稅時,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賬戶;沖減多交所得稅時作相反的分錄。③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④調整盈余公積計提數。補提盈余公積時,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貸記“盈余公積”賬戶;沖減多-提盈余公積時作相反的分錄。⑤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包括:資產負債表日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以及當期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如果提供比較會計報表,還應調整相關會計報表的上年數。
(二)非日后事項的損益調整
如果企業所發生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不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應按新《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新《企業會計制度》第133條將非日后事項分為重大會計差錯和非重大會計差錯兩類。重大會計差錯應當“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并調整。”也就是說根據重要性原則將其視同日后事項處理,處理方法同日后事項。非重大會計差錯“應當直接計入本期凈損益,其他相關項目也應作為本期數一并調整。”會計處理程序如下:①將需要調整的損益數結轉至“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調整方法同日后事項。②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③有關納稅調整并入當期期末所得稅計算時一并進行;有關盈余公積的調整并入當期期末利潤分配中進行。
如案例二,該有限責任公司應根據審計意見書作如下會計處理:
①借:固定資產3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
②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00
貸:本年利潤300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會計實務中,一般只有在企業“自查”中發現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才按上述程序處理。如果是在稅務稽查或審計檢查中發現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或許就不能按此程序處理了。因為稅務或審計人員為了防止稅源流失、保護國家利益不受侵害,通常會要求企業立即進行納稅調整,而非并入期末所得稅計算中進行。此時會計處理程序就應作相應調整:①將需要調整的損益數結轉至“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②作所得稅納稅調整。③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④調整盈余公積計提數。對比可知,此時的會計處理程序與日后事項基本相同,只是因其不是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不需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
如案例一,該國有工業企業應根據納稅調整通知書作如下會計處理:
①借:累計折舊1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0
②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3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3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33
貸:銀行存款33
③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7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7
④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
貸:盈余公積10
三、案例點評
兩個案例的性質完全相同,處理結果卻大不一樣。案例一只作了納稅調整,未作損益調整。案例二正好相反,只作了損益調整,未作納稅調整。點評如下:
1、“本年利潤”為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核算企業當期實現的利潤。將上年度的損益調整計入后,會相應調增或調減當期利潤,并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案例一中,企業將已作了納稅調整的損益直接計入該賬戶,必將導致重復計征所得稅;而案例二中企業將未作納稅調整的損益直接計入該賬戶,又將導致漏計所得稅。
2、企業對不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以前年度損益進行調整時,應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調整損益的同時未作納稅調整的,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期末與當期利潤一并納稅;調整損益的同時作了納稅調整的,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余額結轉至“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以避免重復納稅。
3、案例的更正方法。案例一應首先用紅字沖銷原來所作的①、③、④三筆賬,然后按前述正確方法進行賬務處理;案例二可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的貸方發生額直接沖轉至“本年利潤”賬戶。
總之,處理以前年度發生的損益調整事項,必須區分實際情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后再予以處理,才可避免發生錯誤及舞弊,保全國家和企業雙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申報前需要履行備案程序嗎
2021-01-25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不同債權人申請執行同一被執行人如何處理
2020-12-12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勞動合同期限空白可以嗎
2021-03-20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從《保險法》的角度看待保險人的賠付
2020-12-01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免賠額形式選擇有哪些
2021-03-11不足額保險
2020-12-1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包括哪些人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