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返利的稅收風險
銷售返利雖然從表面形式上稱之為“返利”,但本質上仍屬于價格上的減讓,只是因為價格上的減讓,需根據供貨方年度(或一段時間)銷售情況到年終(或結算期)才能決定存在與否和存在多少。在日常實務中,銷售返利的稅收風險主要體現以下兩種情形:
(一)價格折讓抵返利的稅收風險
所謂的價格折讓抵返利是指生產廠家本應該給商家(購貨方)的返利,在商家下次采購商品應支付給廠家的采購價格中進行扣減。例如,甲企業2012年根據年末銷售結算,應給乙企業10萬元的銷售返利,在2013年2月乙企業向甲企業繼續采購商品,價款是13萬元,結果甲企業只向乙企業收取3萬元貨款,其中甲企業把2012年應給乙企業10萬元的銷售返利,抵減10萬元銷售貨款。同時,甲企業給乙企業開具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銷售額為13萬元和折扣額為3萬元的銷售發票。采購方的賬上以3萬元作為13萬元貨物的實踐采購成本。
針對以上以價格折讓抵返利的行為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1、銷售方犯有不正當競爭的法律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號)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1)銷售鮮活商品;(2)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3)季節性降價;(4)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基于此規定,本案例中的甲企業給乙企業開具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銷售額為13萬元和折扣額為3萬元的銷售發票,說明甲企業銷售商品的價格進行10萬元的價格折讓,顯然是低于其成本價,涉嫌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將受到工商局的檢查和處罰。
2、采購方會出現成本很低,企業所得稅稅負異常,將被稅務部門定為納稅識別對象,并認定為多抵扣了進項稅額而接受處罰。
由于本案例中采購方乙企業以3萬元作為13萬元貨物的實踐采購成本?即倉庫里有13萬元貨物,而賬上只有3萬元存貨,在實踐銷售時,乙企業進行結轉成本時,只有3萬元而不是13萬元,則乙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會很高,與甲企業沒有發生以價格折讓抵應給乙企業返利的時期相比,乙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負偏高,是一種很異常的現象,很容易被稅務當局認為其企業所得稅很異常,要對其進行納稅檢查。
同時,由于甲企業與乙企業上一年度的購銷合同中有按照一定銷售額的比例給乙企業支付銷售返利的約定,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商業企業向貨物供應方收取的部分費用征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4]136號)的規定,對商業企業向供貨方收取的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如以一定比例、金額、數量計算)的各種返還收入,均應按照平銷返利行為的有關規定沖減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金。而本案例的乙企業沒有進行增值稅進項稅轉出,即多抵扣了進項稅額而將接受處罰。
(二)銷售返利有涉嫌商業賄賂的風險
1、銷售返利有涉嫌商業賄賂的本質區別
(1)商業賄賂的內涵及法律依據
《國家工商局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0號)第二條規定:“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其中所謂財物,是指現金和實物,包括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假借促銷費、宣傳費、贊助費、科研費、勞務費、咨詢費、傭金等名義,或者以報銷各種費用等方式,給付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財物。所稱其他手段,是指提供國內外各種名義的旅游、考慮等給付財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號)第八條第一項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基于此規定,商業回扣是商業賄賂的一種典型形式。《國家工商局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0號)第五條規定:“所稱回扣,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時在帳外暗中以現金、實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給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價款。所稱帳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設立的反映其生產經營活動或者行政事業經費收支的財務帳上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明確如實記載,包括不記入財務帳、轉入其他財務帳或者做假帳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號)第二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監督檢查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2)商業返利的內涵及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號)第二條規定:“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賬。”
《國家工商局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0號)第六條規定:“經營者銷售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予對方折扣。經營者給予對方折扣的,必須如實入帳;經營者或者其他單位接受折扣的,必須如實入帳。本規定所稱折扣,即商品購銷中的讓利,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時,以明示并如實入帳的方式給予對方的價格優惠,包括支付價款時對價款總額按一定比例即時予以扣除和支付價款總額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還兩種形式。本規定所稱明示和入帳,是指根據合同約定的金額和支付方式,在依法設立的反映其生產經營活動或者行政事業經費收支的財務帳上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明確如實記載。”第七條規定:“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帳;中間人接受傭金的,必須如實入帳。本規定所稱傭金,是指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給予為其提供服務的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中間人的勞務報酬。”
(3)銷售返利有涉嫌商業賄賂的本質區別
基于以上分析,如實記賬的商業返利不是商業賄賂,不如實記賬的商業返利是商業賄賂。兩者的本質區別是:商業返利是在購銷合同中有明確規定,而且提供方和接受方都把返利如實記賬,而商業賄賂無論在購銷合同中是否有明確規定,提供方和接受方都沒有把返利如實記賬。縱觀當今社會經濟生活,凡商業賄賂行為,無論其情節如何復雜、手段如何隱蔽,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用不正當利益收買以爭取交易機會,或更優惠條件,或更多的競爭優勢。因此,商業賄賂與商業返利的本質區別歸納如下四點:
第一、銷售返利為法律所允許,在市場競爭中只要有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都可以采取,從某種意義上對爭取交易機會的作用相對有限,而商業賄賂為法律所禁止,少數違法者擅用,更容易爭取交易機會。
第二、銷售返利必須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規定的方式進行,而商業賄賂在方式上沒有限制,可以針對對方的特點、個人愛好、習慣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地進行,更容易擊中對方要害,也就更容易爭取交易機會。
第三、銷售返利只能作用于交易對方單位,而商業賄賂還可以作用于相關個人以及對交易有直接影響的關鍵人物,且不會因此增加對方的稅收負擔,當然更容易為對方接受。
第四、銷售返利由于銷售收入的減少從而導致銷售方的利潤減少,而商業賄賂雖然表面上也會減少銷售收入,但由于其商品在市場上的單價沒有下降甚至因為商業賄賂使質次價高的商品得以銷售,從而為銷售方帶來更多的利潤。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工資會漲嗎
2020-11-30假釋考驗期多久
2020-11-20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疫情春節停工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1-23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得交嗎
2020-12-07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0公司注冊地拆遷有否賠償
2020-12-07公司拆遷補償款用現金行嗎
2020-12-27已經簽訂了補償協議還能拆遷維權嗎
2021-02-16拆遷房老人去世房產證改名流程是什么
2021-01-282020年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新政策是怎樣的
2021-01-11商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5保障具體拆遷措施有哪些
2020-12-11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拆遷補償安置房買賣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7廠房用地未審批,遇拆遷能否獲得拆遷補償
2020-11-09高速公路征地補償標準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