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是關于侵權責任“歸責”的基本規則,即行為人因為何種事由被要求承擔責任。
歸責原則構建了侵權類型,即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嚴格責任類型。歸責原則對應著侵權責任的基本分類。三種歸責原則對應了各種侵權責任的具體類型,它們在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過錯責任、過錯推定和嚴格責任對行為人所強加的責任是有區別的,就行為人來說,嚴格責任最重,過錯推定次之,過錯責任最輕。對受害人的保護也不相同,從受害人的角度考慮,在責任的選擇上應選擇對其最為有利的責任。
現代侵權法出現了一般條款和類型化相結合的模式,適應此種發展趨勢,我國《侵權責任法》采取了“一般條款+類型化”的模式。所謂一般條款,是指在成文法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成為一切侵權請求權之基礎的法律規范。所謂類型化,是指在一般條款之外就具體的侵權行為類型作出規定。《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在法律上確立了過錯責任的一般條款。
歸責原則確定了不同的責任構成要件。例如,過錯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三要件或者四要件,嚴格責任的構成要件不能按照一般的責任構成要件來確立。
歸責原則還確定了不同的減輕和免責事由。就一般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而言,其需要符合侵權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如果不符合構成要件,就不構成侵權責任。如果具備了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如受害人的故意、第三人行為、不可抗力、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既可能表明行為沒有過錯,也可能表明沒有因果關系,所以,也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不成立。因此,法律規定的上述免責事由,都可以成為一般侵權責任中的免責事由。但是,在特殊侵權責任中,需要具備特殊責任的構成要件和免責事由才能減輕或免除責任。
二、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過錯為歸責的依據,并以過錯作為確立責任和責任范圍的基礎的歸責原則。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過錯責任形態。
1.網絡侵權,指發生在互聯網上的各種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具體包括兩項規則:一是通知規則或提示規則,即“通知——刪除”責任,指在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時,只有在受害人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以后,網絡服務提供者才有義務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二是知道規則,指網絡服務提供者只有在知道網絡用戶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時,才有義務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3款)。
2.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指行為人依據法律規定、合同約定或先前行為等負有對他人的注意義務,因未盡到注意義務而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7條第1款)。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場所”責任,指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等公共場所,因場所的管理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而發生致他人損害所承擔的責任。二是組織者責任,指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
3.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遭受損害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8、39、40條三個條文具體規定了教育機構的責任。這些規定的主要特點在于:第一,沒有采用監護人的責任,不適用嚴格責任。第二,區分了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對前者實行過錯推定,而對后者采用過錯責任。第三,規定了因第三人造成學生損害的,由第三人負責;但如果教育機構沒有盡到管理責任,也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4.醫療損害責任,又稱為醫療事故責任、醫療侵權責任。醫療事故責任所涵蓋的范圍較為狹窄,引起此種責任的醫療活動只能是醫療事故。依據《侵權責任法》第34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給患者造成損害的,應由用人單位即醫療機構承擔責任。在一般情況下,醫務人員的過錯都屬于醫療機構的過錯。
三、過錯推定
過錯推定,也稱過失推定,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依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具有過錯,如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過錯推定是根據法定的基礎事實,推定侵權人有過錯。過錯推定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的證明方式,如果行為人未能有效證明其沒有過錯,則人民法院最終得以認定其具有過錯,并據此確立侵權責任。
過錯推定的典型形式是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因此,機動車一方只有在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才能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也就是說,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首先推定機動車一方有過錯,只要機動車一方不能證明其沒有過錯,則其需要承擔全部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總結的關于“侵權損害賠償歸責原則是什么”的相關知識,凡事都有其固定的原則,以原則為中心開始做事情,但是還是要注意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決定方法。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事實勞動關系認定的法律規定
2021-01-02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試用期想辭職不給辦離職手續怎么辦
2021-03-21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