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現行立法關于馳名商標刑事保護的規定
我國刑法第三章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中,關于侵犯商標權犯罪的主要有三個罪名: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及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在《刑法》第59條也作了相應規定。
從刑法和商標法的內容來看,都沒有關于馳名商標的特別規定。雖然在實踐中“知名度較低的商標一般不會遭到這些犯罪行為的侵害,遭到侵害的往往是知名度較高的商標,因此,這些規定實際上保護的大多是公眾熟知的商標或馳名商標”,但這并非立法的直接目的,體現不出對馳名商標給予特別保護的價值取向。
在其他相關法律文件中,只有2001年4月18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以下簡稱“追訴標準”),在“六十一、假冒注冊商標案”的第三項規定了”假冒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在“六十三、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案”的第二項規定了“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馳名商標標識的”。值得注意的是,與假冒一般注冊商標、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一般注冊商標標識不同,針對馳名商標的上述行為沒有數量、數額或行為次數的限制,即只要是對馳名商標實施上述行為,不管情節如何,都可進行刑事追訴。也就是說,當上述犯罪行為的對象是馳名商標時,就由“結果犯”變為“行為犯”。這可能是迄今我國刑事立法中唯一的關于馳名商標的特別規定。
但是,《追訴標準》的規定在實踐中也帶來一些困惑,“《追訴標準》第六十一條第三項‘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違法情形沒有規定給予追訴刑事責任的最低數額,易使他人認為所有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違法行為,不分情節輕重,都應追究刑事責任……”(第六十三條第二項實際上也存在類似問題)。因而,2002年2月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平交易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在該年度第一次工作聯席會議的《會議紀要》中,就“建議公安部商最高人民檢察院對該條款的具體適用作進一步的補充”。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活動,2004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施行《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19號》),該解釋大幅度降低了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犯罪行為的追訴標準,但對馳名商標未作專門規定,即“無論侵犯注冊馳名商標還是侵犯一般注冊商標,是否犯罪,均以數額為準”,這實際上修正了《追訴標準》中關于馳名商標的特殊規定。雖然《法釋[2004門9號》的施行并不意味著《追訴標準》的廢止,但從時間性和權威性來看,顯然應該優先適用該解釋的規定。這樣,我國刑事立法中唯一的關于馳名商標的特別規定實際上也已經“名存實亡”了。
二、給予馳名商標刑事特別保護的必要性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在我國現行立法框架下,馳名商標可以獲得刑事保護,但這種保護的對象僅限于注冊馳名商標,而且是在注冊商標專用權意義上的保護,即使馳名商標作為注冊商標之一種而給予與一般注冊商標同等之保護,未注冊馳名商標還不能獲得任何刑事保護。這樣,我國現行立法對馳名商標的刑事保護就沒有任何特殊性可言了。雖然有人認為,由于馳名商標比普通商標具有更高的價值,使用馳名商標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相對來講也比使用一般商標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要高,所以對馳名商標的侵犯更容易達到定罪的標;隹,這實際上已經體現了對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钡P者以為,這種所謂的“特別保護”是由馳名商標的自然屬性造成的,而體現不出立法的價值取向?;隈Y名商標的特性及其特殊價值,有在立法上給予馳名商標刑事特別保護之必要。
首先,相對于普通商標而言,馳名商標因其長期積累的較高知名度和信譽而具有更高的價值,同時也更容易受到侵害并因此給權利人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僅給予馳名商標與一般注冊商標同等之保護,不足以有效震懾侵犯馳名商標的犯罪活動。
其次,馳名商標基于其“馳名”的特性而具有一種超越商品或服務類別的相對獨立的價值,他人即使在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商品上使用該商標,也會對此種價值造成損害。所以,當前相關國際及各國立法對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主要表現為,將在不相同或不相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使用馳名商標的行為作為一類特殊的行為并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即所謂的“反淡化保護”。我國《商標法》也在第13條第二項規定:“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并在2002年10月7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2號》)第1條第二項,進一步將上述行為歸入《商標法》第52條第5項規定的“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從而將在不相同或不相類似商品上使用馳名商標的行為確定為商標侵權行為。而一般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往往只是程度上的差異,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就應當以犯罪論處。那么,對于此種行為情節嚴重的,也應視為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再次,對于未注冊馳名商標,相關國際及各國立法普遍采取“使用主義”原則,給予其類似于注冊商標的保護,因而有學者認為,“馳名”是商標權產生的特別渠道。:我國《商標法》在第13條第一項規定:“就相同或者類{以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并在前述《法釋[2002]32號》的第2條將上述行為作為“準侵權行為”予以規定。同樣,對于此種行為情節嚴重的,也應以犯罪論處,給予刑事制裁。至于應否給予未注冊馳名商標以“反淡化保護”,目前學界還有爭議,尚未為我國現行立法所確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有房,婚后再買房算不算二套房
2020-12-15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交通事故鑒定車速能否按超速處罰
2020-11-23申訴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1無結婚證酒席錢要賠償嗎
2021-03-02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