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計財務報表變現能力比率的影響
變現能力比率主要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其分母均為流動負債。未在會計財務報表中反映,但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會影響企業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簡稱或有事項準則),或有負債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潤流出企業”。或有事項準則規定,只有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列示于資產負債表:
a、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b、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c、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或有負債確認的b和c項條件往往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特別是b項,或有事項準則指南雖然規定了“可能性”對應概率,但實際上或有負債的概率很難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出來,還得依靠會計和相關人員的職業判斷。或有事項準則只規定了四類或有事項必須在會計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a、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形成的或有負債;b、未決訴訟、仲裁形成的或有負債;c、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d、其他或有負債(不包括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或有負債)”。其他的或有負債,包括售出產品可能發生的質量事故賠償、尚未解決的稅額爭議可能出現的不利后果、污染環境可能支付的罰款和治污費用等,對于企業會計財務報表來說其可能性是經常存在的。
企業有可能利用或有事項準則對其他或有負債“極小可能”的規定不披露或少披露或有負債,這些或有負債一旦成為事實上的負債,將會加大企業的償債負擔。而實際工作中,企業故意未記錄或淡化的或有負債,除已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難以逃脫作為資產負債表的一個附注反映外,其他或有負債,如:可能的質量事故賠償、未決訴訟及經濟糾紛等在報表中極可能是毫無反映,或被企業輕描淡寫,低估或有負債。而一旦成為事實上的負債,如企業敗訴,其債務負擔必然加大,當年確認的當期損益就會特別巨大。
其中特別是擔保責任引起的負債,由于企業有權以自己所擁有的資產,為其他主體提供擔保,這種擔保也是企業最嚴重的或有負債。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此突然扭盈為虧,因此不能因為企業的輕松措詞而忽略這類潛在地雷。因此,變現能力分析應該結合會計財務報表附注,如果存在或有負債,顯然會減弱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如果存在未作披露的或有負債,更會令變現能力指標的準確性大打折扣。
2、會計財務報表對資產管理比率的影響
資產管理比率是用來衡量公司在資產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財務比率。資產管理比率包括營業周期、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
由于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對營業周期的分析可以通過對存貨及應收賬款的分析來代替。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其中平均應收賬款指未扣除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余額,即資產負債表中“期初應收賬款余額”與“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平均數。銷售收入指損益表中扣除折扣和折讓后的銷售凈額。由于收入確認是一項重要的會計政策。因而本指標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參考會計報表附注。收入的確認方法包括行業會計制度規定和收入準則規定(目前僅適用上市公司)。對于同一筆業務是否確認收入。收入準則較行業會計財務報表制度要嚴格得多,因而,對于同樣的業務。按收入準則確認的收入一般較遵照行業會計制度確認的收入要少,因而其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偏低。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正確理解其分子和分母的意義都應該仔細閱讀會計報表附注。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的大小與存貨流轉假設有直接關系。除了個別計價法外,存貨的實物流轉與價值流轉并不一致,嚴格來說,只有應用個別計價法計算出來的存貨周轉率才是“標準的”存貨周轉率。因而,其他存貨流轉假設(主要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會計財務報表都是采用一定技術方法在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之間進行分配,銷售成本和平均存貨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這種關系在應用先進先出法和后進先出法下特別明顯。在目前經濟生活中,由于通貨膨脹是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客觀經濟現象,物價普遍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采用先進先出法的銷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貨則高,這樣計算出來的存貨周轉率毫無疑問偏低。而應用后進先出法則恰恰相反,這樣必然導致存貨周轉率偏高。按照股份公司會計制度,上市公司期末存貨應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價。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情況下,期末存貨價值小于其歷史成本。分母變小,存貨周轉率必然變大。
3、會計財務報表對負債比率的影響
負債比率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凈值債務率等。產權比率和有形凈值債務率其實是資產負債率的自然延伸,其分子都是企業的負債總額,是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在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因而這兩個指標的分析與資產負債率相同。
綜上所述,由于或有負債的存在,資產負債表確認的負債并不一定完整反映了企業的負債總額。因而分析資產負債率時,不得不關注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或有事項。不考慮或有負債的資產負債率夸大了企業的償債能力。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因素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長期租賃。當企業急需某種設備或資產而又缺乏足夠的資金時,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解決。財產租賃有兩種方式: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融資租賃是由租賃公司墊付資金購買設備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規定支付租金。一般情況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筆租金后,其所有權歸承租方所有,實際屬于變相的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因此,租入的固定資產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入賬,進行管理,相應的租賃費用作為長期負債處理。這種資本化的租賃,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已經包括在債務比率計算之中。當企業的經營性租賃量比較大,期限比較長或具有經常性時,則構成了一種長期性籌資,這種長期性籌資雖然不包括在長期負債之內,但到期時必須支付租金,會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產生影響。因此,如果企業經常發生經營租賃業務,應考慮租賃費用對償債能力的影響:會削弱企業的償債能力。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淺論刑事賠償范圍的擴張
2020-12-31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怎么處理
2021-02-21督促程序標的費用
2020-11-12房產私人抵押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7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出口運輸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1-01-27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淺談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中的責任承擔
2020-11-12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
2021-02-23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