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兩類處理:一是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因為這兩類金融資產均以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故作為一類掌握其減值的計量和會計處理。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作為單獨的一類掌握其減值處理。
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
1.從計算的角度上看,期末要計算出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攤余成本(賬面價值)計算出來,然后再與相應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包括尚未發生的未來信用損失)作比較。比如攤余成本為1000萬元,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后為950萬元,則差額50萬元就是要計提的減值損失。
這里關于減值計算的理解:
(1)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等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不包括尚未發生的未來信用損失)現值,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①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持有至到期投資是債券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回收金額也是固定可確定的,所以很容易得出未來現金流量。
②折現率的選擇:即指的實際利率。
(2)存貨發生減值時,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進行比較。
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等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比攤余成本小時,差額即為計提的減值損失金額,會計處理為: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持有至到期減值準備(或貸款損失準備、壞賬準備)
2.關于企業持有的大量性質類似的金融資產的減值處理。比如企業可能會持有若干支債券,如國債或公司債券、或為某項目特定發行的債券等;再比如貸款,企業對同一個行業的貸款和對另外一個行業的貸款等。上述都是企業持有的性質類似的金融資產。對于存在大量性質類似且以攤余成本后續計量金融資產的企業,在考慮金融資產減值測試時,應當先將單項金額重大的金融資產區分開來,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已發生減值,應當確認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不用再和同類的金融資產一起進行減值測試;如單獨測試表明其沒有發生減值,則再和同類的金融資產一起進行減值測試。對單項金額不重大的金融資產,可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或包括在具有類似信用風險特征的金融資產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注:關于“單項金額重大”的理解:要根據企業不同的情況處理,比如某企業共有10億的貸款,其中對一個企業的貸款1億,則對該企業的貸款比例10%就是重大的,需要單獨進行減值測試。另外的9億分散在不同企業,且每個企業金額較小,則可以合計進行測試。
3.對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等金融資產確認減值損失后,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損失后發生的事項有關(如債務人的信用評級已提高等),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但是,該轉回后的賬面價值不應當超過假定不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下該金融資產在轉回日的攤余成本。
計提減值準備后,價值又回升時,會計分錄為: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或貸款損失準備、壞賬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4.關于外幣金融資產的減值處理。外幣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分兩步來計算,一是計算外幣的未來現金流量,然后按資產負債表日的匯率折算為人民幣。二是用第一步中計算的人民幣金額和人民幣上的攤余成本(即賬面價值)作比較,再計算確認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5.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發生減值時,通常說明出現了上面第一中講到的金融資產減值判斷的依據中的情況。計提減值準備后,根據準則規定,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仍需按新的攤余成本(要扣除掉計提的減值)和計算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使用的折現率計算利息收入。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證解除抵押有期限嗎
2021-02-22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刑期執行過半就能申請假釋嗎
2021-01-30炒股開戶注意事項
2021-01-06去拘留所探視要帶什么手續拘留所
2020-12-08房屋贈與后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0-12-09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再審時變更訴訟請求怎樣進行
2020-11-16小孩在超市受傷,超市一定要負責任嗎
2020-12-02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交通工具意外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0-11-25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保險法司法解釋三對夫妻保單業務的影響有什么
2021-02-18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怎樣選擇理想的保險公司?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