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工傷認定時限還能主張工傷賠付嗎
1、工傷保險待遇是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法定權利。
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勞動者享有一系列的勞動權利,工傷保險待遇即是其中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工傷保險條例》亦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均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由此可知,工傷保險待遇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其設置是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用人單位應依法保障勞動者該項權利的實現。
2、申請工傷認定系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職工發生事故傷害之日起30日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未在該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可見,為了及時搶救受傷職工,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用人單位負有限期申請工傷認定的法定義務,其作為義務主體不履行該義務時,仍需承擔相應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作為用人單位拒不申請工傷認定的補救措施,《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工傷職工或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1年內可以直接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該規定賦予工傷職工、近親屬或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的權利。
依工傷事實主張工傷賠付體現公平原則。
3、工傷認定是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職能,系行政行為。如果工傷職工因用人單位原因或自身原因沒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之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無法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傷殘鑒定,且其他非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不能等同于或視為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從而無法確定工傷保險待遇損失,不能進行工傷賠付,僅按照普通民事賠償案件處理,這勢必對勞動者顯失公平。作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審判機構雖不能在勞動爭議案件中進行工傷認定,但可依據查明的工傷事實及相關證據,結合其他非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所作的傷殘鑒定等,依法裁決是否支持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待遇訴求,從而更加公平的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綜合上面的介紹,工工傷認定超過時間還能否申請賠償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超過工傷認定時限工傷賠償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哺乳期婦女能拘留嗎
2020-12-16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出差嗎
2020-11-29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合法嗎
2021-02-04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投保后需要維護保險標嗎
2021-03-25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