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應由違約或侵權行為人承擔。證券市場的特殊性在于,違約可能不造成損失(直接損失),只是可得利益的損失。如果經過很長時間再買賣,對券商不公平。股票市場違約應考慮損失的存在和因果關系問題。北京有一個案件,某股民在證券公司開了帳戶,填了賣出單,發現該公司未經其許可,指定另一個地方交易。以前股民有了股東卡后可以在任何一個證券公司下單,后來只能在一個證券公司(指定交易),交易沒做成,股民告到法院,要求股息和配股權、高價賣出的差價。證券市場是有特殊標準的,證券市場沒有平均利潤,與一般交易不同。國外還有期權交易,因此證券市場行情無法預測,而且絕大多數股民的判斷還是不準確的,具有投資性。一般買賣違約了,有平均利潤,有地區差價、批零差價、時間差價等,證券則不同,一點的利益就是可得利益。事后判斷的最高點是不能做為損失依據的。股票是種類物,沒有買進,第二天可以再買,券商只能承擔兩天內的差價,下降了反而沒有損失,否則按最高價對券商是不公平的?;蛘页銎骄鶅r,這也是事后計算的,把起訴當作避免投資風險的手段。法院最終判決,承擔實際買了以后與原預定買入時間差價,但我認為還要看股民是否真的買了,有買的真實意思表示(賣出也一樣),如果沒有買,則他沒有請求的意思,因此也就沒有獲得利益的后果。股票市值只能做財產數額的參考。
注意兩個原則:取得利益要有買賣的意思表示;股票與變現的利益只取其一,不能留有股票還要差價,因為你要取得差價必須賣掉股票。有這樣一個案例,甲借了乙的一些股票,變現后到期不能償還,股票一直在漲,于是甲乙達成協議,按當時上漲的市場價由甲給付乙現金。但甲仍未給付,乙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二次上漲的價格。我認為你已沒有股票了,無法再有第二次上漲,除非你又買進,但并未得知你有無買入意思表示,且這與本案無關。堅持一個原則,如果想變現就必須賣掉,再上升的利益不可請求
票據法若干問題研究
雖然票據法已實施好幾年了,我認為審理有關票據法的案件時一定要小心,因為法律規定本身有問題。例如,票據法的有些規定與票據法原理是相違背的,有些條款本身就是矛盾,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修改票據法。聽最高院說,票據法的解釋要出來,但我不明白,票據法那些有問題的條款,怎么解釋,他們說那就盡量不解釋,因為怕越解釋越錯,還不能修改本身有問題的法律,我想這個解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票據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逃逸未破案的是否可以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1-01-10扭送造成違法人員受傷由誰賠償
2020-11-15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怎么舉證
2021-01-10公司新增資質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9軍人結婚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8房產怎樣解除預抵押
2021-02-03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離婚時一方的開房記錄能作為出軌證據嗎
2020-12-15集資房和棚戶改造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21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