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第1款規定,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兩年。我們認為,將賠償請求時效規定為2年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如果期間過長,則會使國家機關因賠償問題長期受到牽制,從而影響國家機關的工作;如果期間過短,則會使受害人來不及提出賠償請求,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以2年期限為賠償請求時效期間,使二者基本上能夠得到兼顧。
本條規定請求權時效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訴訟時效,而是請求權時效
本條規定,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這個2年時效是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的時效,而不是訴訟時效。例如,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請求,要經過處理先行前置程序、復議程序才能提起訴訟;刑事賠償以及非刑事司法賠償,要經先行處理先行程序、復議程序才能進入賠償決定程序。因此,對于單獨提起的賠償請求,2年時效實際上是請求處理的時效,如果請求人在2年內不行使請求權請求賠償義務機關處理,他就喪失了請求權。
2.它不是“一并提起”的時效,而是“單獨提起”的時效
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一并提起的賠償請求,在“一并提起”中實際上處于附帶地位,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主要是解決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因此,只能適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關于時效的規定。
2年時效,是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違法之日起計算。不僅適用于“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也適用刑事賠償以及非刑事司法賠償。
3.在2年內請求賠償以后,應當適用有關請求復議、提起訴訟和申請賠償決定的時效
“單獨提起”行政賠償的,首先要經過先行處理程序,進行的法定期間為2個月,處理不成的,自2個月期間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提起訴訟。加起來,最長為5個月。
提起刑事賠償的,要經過先行處理程序、復議程序。這兩個程序進行的法定期間各為2個月,處理不成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申請賠償決定的,各為30日。加起來,最長為4個月加60日。
上述的5個月或者4個月加60日,都不在2年時效以內。2年賠償請求權時效,僅指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的時效,例如,自權力行為被確認為違法之日起,到1年零360天時,請求人請求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應予處理。在處理程序開始后,請求人就要依照處理程序、復議程序的法定期間的規定進行,不需要再考慮2年時效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構成商標的文字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1-07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公共場合強奸幼女坐幾年牢
2020-12-30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監護權轉移委托怎么進行公證
2021-02-05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為什么近年來中國夫妻離婚率在不斷的上升
2020-12-13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