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蘆某的犯罪行為屬何種犯罪形態(tài)?是放火罪的既遂還是中止存在異議。
第一種觀點認為,蘆某的行為系放火罪的既遂。其理由是:放火罪在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罪,屬于公共危險罪,既遂標準自應采取公共危險說,即以放火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為標準,而不要求實際的損害結(jié)果。據(jù)刑法第114條規(guī)定,只要行為人故意實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放火行為,即使尚未引起實際危害結(jié)果,就已具備放火罪的全部要件,達到放火罪既遂。本案中蘆某趁夜深人靜之機,闖入程某的辦公室(一獨立三層樓房周圍數(shù)十米系居民)用打火機點燃室內(nèi)的沙發(fā)墊、被子等物,使火種與目的物接觸,開始起火,目的物開始燃燒,造成損失三千余元。足以對公共安全構(gòu)成威脅,具有實際的危害后果。
第二種觀點認為,蘆某的行為系放火中止。其理由是:放火罪對公共安全的危害程度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已經(jīng)危害公共安全,二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而這種危害不僅要基于行為人的主觀心理,而且要基于“火”這種具有自然焚燒、自然蔓延特點,針對特定財物的放火焚燒,不僅可能燒毀特定財物而且也可能逐次蔓延燃燒至不特定財物,對周圍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chǎn)造成嚴重威脅。若放火行為人能夠有效地控制在一定較小范圍內(nèi),沒有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物的安全。則成立放火罪的中止。就本案而言,蘆某因瑣事與程某有隙,遂懷恨在心,放火焚燒程某辦公室的財物只是為了泄私憤,而在放火焚燒時因火勢大,為防止火勢蔓延,能及時將或撲滅,自動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jié)果的發(fā)生,蘆某的行為更符合犯罪中止的構(gòu)成要件,故成立犯罪中止。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張依新何霞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被驅(qū)逐出境流程
2021-02-14買賣合同違約應起訴誰
2020-11-14涉外合同法律沖突如何解決
2021-02-17共同保證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24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違建立案了能撤銷嗎
2021-03-06轉(zhuǎn)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預抵押登記有優(yōu)先受償權(quán)嗎
2021-01-28離職了工資要次月發(fā)這違法嗎
2020-12-09請人裝修是雇傭關(guān)系嗎
2021-02-20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合同中經(jīng)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xù)
2020-11-17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05保險經(jīng)紀人四作用
2021-01-04保險公司理賠要經(jīng)過哪些程序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