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表示,規定主要是對死刑復核案件的裁判方式做出了改革。與之前的相關規定(主要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5條)相比,此次新規定的最大不同在于,對于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量刑不當,即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的復核裁判方式,由原來的“應當改判”,修訂為“裁定不予核準,并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這改變了以往對于死刑復核案件可以做出核準、改判或者發回重審裁判的傳統做法,最高人民法院原則上只能做出核準死刑或者不核準死刑的裁定;只有在少數特定情況下,可以依法改判。
被保留的“有限改判”適用于兩種情況,如一人有兩罪以上被判處死刑,或者兩名以上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經復核認為其中部分犯罪或者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量刑不當的,可以部分改判。
而“發回重審”的情形包括:原判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原審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司法解釋規范了相關程序,但對于應當改判無罪的案件,發回重審后,在地方改判無罪的阻力很大,不利于制約冤假錯案的發生。
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準,并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的死刑案件,下級法院一般不能再次判處死刑并申請復核,只能做從輕或無罪的改判。
“發回去重審,對于應當從輕改判的案件比較好辦,但是對應該改判無罪的案件,在下級法院做無罪判決將會遭遇很大阻力。”陳光中表示,阻力一方面可能來自刑事案件被害人和大眾輿論,另一方面則來自地方各級訴訟參與機關。
從輕改判和無罪改判的性質不同,后者是對之前訴訟結果的完全“否定”,往往說明報請復核的案件從偵查、起訴到一審、二審等環節都存在“錯判”。而一些重大案件往往牽涉廣泛,在偵查、起訴和審判階段,有地方黨政部門的參與協調,這類案子在地方想要做出無罪改判,阻力會更大。
“如果被定性為錯案,會導致一系列法律后果,比如對被告人的國家賠償和錯案責任追究。”陳光中說,這容易導致先前的訴訟參與機關形成“有罪推定”的慣性或者偏見。如果不在最高人民法院復核階段就直接改判無罪,發回重審后可能出現過去一種不當做法的回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有什么區別?
2021-01-15稅收保全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0-12-14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是否適用回避
2021-01-18申請法律援助的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
2020-11-19酒駕出車禍私了要多少錢
2021-02-05有限合伙人的財產份額可以繼承嗎
2021-02-28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2005年度工傷賠償標準(浙江省)
2021-03-15中介買賣房屋風險怎么防范
2021-02-15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