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證據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證據區別有:
一、二者存在不同
1.收集證據的主體不同。按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有權收集公訴刑事案件證據的機關是國家偵查機關,偵查機關要全面收集證據,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收集證據;附帶民事訴訟證據則只是民事訴訟原告及其代理人從自身利益出發收集對
自己有利的證據。
2.收集證據的目的不同。刑事訴訟證據目的是證明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罪輕或罪重,是法庭給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據。而民事訴訟證據是圍繞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證明被告的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害,以便通過確認這些損害而從被告處獲得賠償的目的。
3.證人作證的態度不同。對國家機關收集證據,證人一般能嚴肅對待,所反映的情況真實性較高;民事訴訟證據的收集,除了法院通知證人當庭作證外,民事訴訟原告或代理人收集證據時,證人可能受其要求、利誘、威脅、恐嚇等原因,所作證詞的真實性就打了折扣。
4.收集證據的人對法律的認識理解不同。偵查機關偵查人員一般都經過專業學習或培訓對法律的理解比較準確和全面,而原告及其代理人認識法律較偏頗,往往斷章取義地理解法律,因此雙方所收集的證據易產生差異。
二、二者存在沖突的情形
1.兩者存在矛盾。即一方證據證明行為人行為構成犯罪,而另一方證據則證明不構成犯罪。
2.兩者存在排斥。互相排斥的情形常出現在涉及財產的侵害案中,兩種證據的排斥產生在財產損害的金額上。如王某盜竊了周某家的一臺電視機。法庭上公訴人根據物價部門的價格鑒定認定盜竊金額為9600元,而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周某根據該電視機購買時為1.6萬多元、使用不滿兩年以及銷售公司的估價報告,認為被盜電視機仍值1.2萬元。這兩方面的證據不影響案件的定性,但不同的價格認定將直接影響對被告人的量刑。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和該地區的有關規定,盜竊金額為9600元為盜竊數額較大,被告人將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盜竊金額為1.2萬元則為盜竊數額巨大,被告人將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兩者出現差異。在某強奸案中,公訴方證據表明,曾某對幼女李某(5歲)實施了奸淫(性器官接觸),但沒有證據表明李某處女膜破裂。而李某的法定代理人在法庭上出示了某權威機構的證明材料,證明被害人李某處女膜破裂。除了要求被告人賠償被害人的精神損失外,還要賠償處女膜修復費1萬元,由此與公訴方的證據產生差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緩刑期間發現漏罪能否逮捕
2020-12-31唯一住房能否執行
2020-11-17農村棚改,土地和房屋怎么補償合理
2020-12-13私營企業應當如何辦理年度檢驗
2020-12-03破產和解的提出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1-01-26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法定監護人變更監護有哪些方式
2021-02-26二級傷殘標準
2021-02-15一審和二審敗訴終審可能勝嗎
2020-12-15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保險理陪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7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