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選擇走出去,開展跨國并購。其中,國有企業跨國并購面臨政治風險是諸多風險的一種。那么跨國并購面臨政治風險來源是哪里?我們針對風險有哪些應對之策?律霸小編通過下文給我們做個詳細介紹。
一、我國國有企業跨國并購政治風險主要來源
1、國企跨國并購的政治風險來源由于國有產權或說公共產權的存在,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權利是從政治途徑取得的國家權力中派生出來的,雖然其實質是全體人民讓渡的一種公共政治權利(即公有制度),但對外仍然體現出明顯的政府意圖。因此,國有企業的跨國并購行為往往被東道國誤認為是母國政府的政治傾向,會危害到本國的行業甚至是國家安全而受到嚴重抵觸,從而把單純的企業行為擴張到政府行為,產生政治風險。與此不同,民營企業經營者經營的是自己的資本,其海外并購追求的最終目的是利潤,體現的也僅是個體意志,因此在東道國遇到的政治風險會比國有企業大大降低。
2、另外,民企在各自獨立的個人產權基礎上與市場競爭機制天然吻合,而國企本質上的公共產權屬性則決定它的存在只能出于最大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是作為市場競爭主體謀取企業自身的最大利潤。產權理論認為,國有企業的產權特征排除了所有權的特定轉換,阻止將未來結果的資本化反映到當前的轉化價格中,從而降低了所有者監督管理行為的激勵,使企業的運行缺乏效率和競爭。西方往往對中國國有企業的績效產生懷疑,認為其并購目的是為了實現政府意愿而不是高效地利用資源。而民營企業的跨國并購一般認為是市場機制的直接反應,是引入充分競爭之后基于企業發展戰略而實施的全球資源優化配置過程。
基于以上兩點,國有企業在海外并購中遇到的政治風險遠大于民營企業,這是由產權性質決定的。中國政府代替公民掌握公共產權使被并購的一方利益集團把國企的單純的企業行為看作帶有政府政治色彩,而政府本身的政治性和非利潤驅使等特點則加重了政治色彩的渲染。民營企業的個人產權與政府的界限明顯,其并購動機被普遍認為是正常的企業國際化經營需要,很少遭受國外利益集團的強烈抵制。
二、針對跨國并購中政治風險的應對建議
政治風險儼然成為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一大障礙,但是由于其不確定和不可控制的特點,中國企業或政府不可能完全消除這種風險,只能盡力使中國企業的并購行為被市場認同,并能經受住雙方利益集團的審視,把政治風險發生概率降到最低。
1、我國應該充分利用民營企業在跨國并購中的政治風險低的優勢。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主體是國有企業,而國外恰恰相反。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充分,具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產權明晰,與政府之間的界限明顯。在中國500強企業中,盡管國企仍占大多數,但民營企業提出世界級愿景的比例更高,這主要表現為民營企業相對于國企的競爭意識更強。因此政府應該鼓勵民營企業海外并購,讓民營企業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鋒隊,國有企業作為一股后進力量再慢慢站穩腳跟。但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的實力大都不足以進行跨國并購,這就需要政府早日完善資本和金融市場,完善并購相關法律,建立并購信息咨詢指導部門,進一步壯大民營企業的力量。
2、跨國并購的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要區別開來。政府規劃的企業國際并購是危險的,因為沒有成本預算硬約束的政府行為,會扭曲企業的資源利用和經營效果,政府“成就驅動性”而非“成本驅動性”,也會使并購非效率化。另外,國務院只授權國資委(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國資委對國有企業的跨國并購有直接的指導和監督權利,其他的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部門對跨國并購干預過多會為并購增添強烈的政治導向,引起被并購方的警覺和反對。
3、并購不同行業的企業可選擇不同并購方式。當中國企業并購戰略性資源企業時,可以采用迂回投資式的股權安排(即通過自己持股的第三國公司到東道國投資,如國外私募基金)或者非股權安排(如長期服務合同),持股的比例也不要太高,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被并購方的抵觸心理;當并購的行業不存在較大的政治沖突時,可以采用較高持股比例的直接投資股權安排,以獲得最大利潤。
4、重視并購過程中的公關活動。對于東道國政府,可以通過外交渠道、兩國的民間友好機構或目標公司所在國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牽線搭橋等,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并盡可能在社會就業等方面滿足東道國政府的要求。一些國家工會勢力非常強大,處理好與工會的關系,爭取工會支持將對并購產生積極的影響。此外,新聞媒介的關系也不容忽視,有了可靠的媒介關系,就在輿論上把握了主動而輿論在一個國家的社會情緒上起著導向作用。總的來說,出色的公關活動對降低和緩和政治風險有著獨到的作用。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在跨國并購中面臨的政治風險要遠大于民營企業,這是與國有企業的政府背景有深刻關系的。針對跨國并購面臨政治風險,我們應該面對而不是逃避,比如可以選擇鼓勵民營企業多進行并購,或者變換并購方式等,這些措施都可以將風險降低。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泰安律師。
延伸閱讀:
海外并購法律法規具體條文是什么?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損失的風險有哪些
企業海外并購風險控制手段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評殘之后續治療誤工費如何計算
2021-02-05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房主有權采取強制手段收回出租的私房嗎?
2021-02-11企業破產職工如何安置和補償
2021-03-23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關于保險理賠時效
2021-03-06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呢
2021-02-152020年棚改項目的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