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開平區律師 奉化市律師 禪城區律師 青山湖區律師 南山律師 蘭考縣律師 豐南區律師
私募股權投資是當今市場上很火熱的一種投資方式,私募基金的快速發展也是來源于投資人的支持,私募基金吸引投資人的原因莫過于高的投資回報,所以在投資人的到相應的回報后才會繼續投資,但是也有中途退出的情形,下面律霸小編為大家解答私募基金退出方式以及法律風險有哪些的問題。
一、私募基金的退出方式
1、上市退出
私募基金通過上市方式退出主要有兩大途徑,首次公開募股(IPO)和借殼上市。 IPO對于私募投資者和企業來說可謂是雙贏,被認為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之一。一方面,私募投資者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得到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通過上市取得了新的資本市場的融資途徑,為企業后續的發展壯大鋪平了道路。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諸如退出成本高、周期長和市場不穩定等缺點。除了經營業績和公司規模必須符合上市要求的條件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投資者的利益。目前,股票市場的選擇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境內市場,另一個是境外市場。境市場包括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及創業板市場。境外市場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納斯達克,倫敦ATM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等市場。
借殼上市也是可選擇的退出方式之一。所謂借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等方式獲得上市公司(即所謂殼公司)的控制權,并將其相關未上市資產和業務注入殼公司,從而間接實現收購方未上市資產和業務上市。因此,借殼上市本質上是對殼公司的資產重組。與IPO相比,借殼上市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程序相對簡單、審核要求低等優勢。同樣,借殼上市也可以成為私募基金所投資企業的上市選擇方式之一。
2、股權轉讓
該方法可分為兩大類:股權回購和出售給第三方。根據不同的回購主體,股權回購可以分為,員工收購(EB0)和企業回購(Buy Back)。企業回購通常是創業企業為了保持公司的獨立性而選擇的方式。企業回購中最常見的方式是MBO(管理層回購),通常在早期的投資階段,企業會與私募投資者在投資協議中簽訂回購條款。回購條款通常會在IPO失敗或者企業發展沒有達到預期水平時觸發。利用這種方法退出,交易簡便,成本相對較低,資金退出時也會比較徹底。對于企業來說,保持了企業的獨立性,由于管理層對企業相對了解,也有利于企業后續的發展。
另一種方法是出售給第三方,這意味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向除了被投資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出售股份,然后獲取利潤。以這種方式退出有兩種選擇:一是出售股份給另一家公司,二是向其他私募基金出售股份。將股權出售給第三方享有股權回購中的優勢,另外,具有并購其他企業能力的企業一般都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能夠提供足夠的資金,讓其全面迅速退出企業。但是也需承受企業管理層極力反對的風險,此種狀況發生時,企業管理層也可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干擾企業的正常運營,這對企業的經營和穩定是不利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這時可能就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回報。
3、清算退出
這是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投資項目失敗、前景不明朗等不利局面下選擇的一種方式,意味著私募股權投資失敗,是最不理想的一種退出方式。清算退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破產清算,另一種是解散清算。通常等到清算退出的時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企業股東在償還完所有債權人的債務后所能收回的投資基本上都很少(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資的64%),但是畢竟還能收回一部分投資在進行循環投資。
一般來說,私募股權投資的大部分投資項目都是不成功的,而且越是處于早期階段的風險投資,其失敗的概率越高。一旦確認投資項目失敗或成長太慢,不能獲得預期回報,就要果斷退出。當投資項目無法通過以上途徑退出且沒有必要維持時,也應關閉、解散。通過清算撤回資金然后投資到下一個資金項目以提高投資效率。然而在我國,由于國內拍賣市場不發達,公司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變現困難,清算成本過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清算方式的采用。
二、法律風險
1、上市退出的法律風險
借殼上市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好的“殼”,而愿意出售“殼”的上市公司通常已經走投無路,在經營和治理方面無力回天,大股東才會愿意出售賣“殼”。為了讓“殼”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出賣方往往有可能隱瞞一些隱性債務,這就需要買殼方聘請各個領域的專業團隊對殼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查清殼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規避法律風險。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45條規定,特定對象通過認購發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的,其以資產認購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在36個月內不得轉讓。這說明私募基金通過借殼上市方法退出至少是成功借殼的三年之后。是否可以成功退出的關鍵還是在于借殼成功之后對企業的整合與經營以及二級市場上股價的表現。
2、股權轉讓退出的法律風險
私募基金在實踐中,為了更高效的退出并獲利,通常會與公司在投資協議中約定私募基金可以隨時退出的回購條款,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對于有限公司而言,根據《公司法》第71條,私募基金可以在投資協議中約定關于自由轉讓股權的約定,只要將其約定納入公司章程,該條款就有效,私募基金就可以順利的退出。需注意的是,如果公司來回購私募基金的股權,則必須要滿足《公司法》第75條約定中的三種情形,且不能在公司章程中另約定其他收購事由。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私募基金就不能與公司做出隨時退出的約定。如有約定,必須在《公司法》第142條一年鎖定期外。而私募基金與企業管理層約定的對賭協議中,股權回購的時間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約定,如約定的股權回購情形發生在鎖定期內,則股權轉讓的行為不發生效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回購條款的無效,等鎖定期過后,再發生的股權轉讓行為就應認定為有效。
3、清算退出的法律風險
如果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項目失敗了,清算是其退出的唯一途徑,及早進行清算使私募基金收回更多的投資本金。其中破產清算適用《企業破產法》,而非破產清算則根據企業的性質適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以及《民事訴訟法》。由于私募股權投資的高風險特點,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時往往與被投資企業約定優先清算權,即在被投資企業進行清算時,能夠優先獲得該企業的清算價值,保證自己最大程度能夠回收初始投資。但這在公司法的規定上并沒有法律依據,《公司法》第187條規定了公司財產清算償還的先后順序,且在這中間特定財產的債權人還可能行使別除權。為優先清算權提供了法律支持的只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94條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允許合營合作協議、合同、章程等作出例外規定。另外在破產清算程序中還存在許多法律風險,包括因為資產申報、審查不實而漏掉的債權債務等。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對私募基金退出方式以及法律風險有哪些問題的解答,對于私募基金退出的方式有很多種,推出私募基金是要進行一系列的流程,因為資金的撤出勢必會影響一些公司投資項目的進行,所以必須要謹慎進行,另外私募基金的撤出也會帶來一些法律風險,所以必須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問題。
最新私募基金管理辦法中有何新規定?
私募基金合同范本
私募基金是什么意思,私募基金的資金來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羅玉林律師執業已經20余年,曾在某國有交通企業(上市公司)法律顧問工作近十多年,先后接觸和辦理過各種類型的經濟、民事、海事、海商糾紛、執行等案件。熟悉企業內部法律事務管理及各類案件訴訟操作規程和技巧,尤其熟悉合同糾紛、債權債務、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各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性規定,有著豐富的訴訟實踐經驗。 自1990年起從事律師職業,執業以來,堅持 “敬業勤勉、誠實信用” 的服務宗旨,盡力為委托人辦好每一件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人身損害鑒定標準
2021-02-05哪些組織可以維護農民工獲得工資的權利
2021-02-04漲工資不兌現怎么維權
2021-03-01軍人結婚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8結婚前替對方還房貸離婚怎么辦
2020-12-27什么是股權眾籌
2020-12-20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是多少
2020-11-19以談戀愛騙取錢財還能要回來嗎
2021-02-04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關于不辭而別員工的處理建議
2021-02-05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有利于被保險人解釋”原則被過度使用是否有利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