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是近幾年投資市場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投資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投資而擁有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投資方因而就成為被投資企業的股東,如果被投資企業上市,投資人就可以獲得盈利。這種投資方式的起點與風險都較高,不過收益較大。今天,律霸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常見的股權投資有幾個形式。
一、常見的股權投資有幾個形式?
流通股轉讓方式:公眾流通股轉讓模式又稱為公開市場并購,即并購方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從而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行為。1993年9月發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寶延風波”,拉開了我國通過股票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序幕。自此以后,有深圳萬科在滬市控股上海申華、深圳無極在滬市收購飛躍音響、君安證券6次舉牌控股上海申華等案例發生。
非流通股轉讓方式:股權協議轉讓指并購公司根據股權協議轉讓價格受讓目標公司全部或部分產權,從而獲得目標公司控股權的并購行為。股權轉讓的對象一般指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權轉讓既可以是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轉讓股權,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轉讓股權。
二、流通股權轉讓與非流通股權轉讓的特點是什么?
雖然在證券市場比較成熟的西方發達國家,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并購都是采取流通股轉讓方式進行的,但在中國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卻并不強。流通股權轉讓方式受到限制的原因為;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現行法規對二級市場收購流通股的規定過去嚴格;我國股市規模過小,而股市外圍又有龐大的資金堆積,使得股價過高。
對于非流通股權轉讓方式而言,其對象是界定明確、轉讓方便的股權,無論是從可行性、易操作性和經濟性而言,公有股股權協議轉讓模式均具有顯著的優越性。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機構持股比例達到發行在外股份的30%時,應發出收購要約,由于證監會對此種收購方式持鼓勵態度并豁免其強制收購要約義務,從而可以在不承擔全面收購義務的情況下,輕易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權,大大降低了收購成本;國家股、法人股股價低于流通市價,使得并購成本較低;通過協議收購非流通的公眾股不僅可以達到并購目的,還可以得到由此帶來的“價格租金”。
股權投資可以分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這兩種轉讓方式,流通股即我們所說的股票,而非流通股是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在我國,后一種股權投資方式更為常見,也更具有優越性。投資人對未上市公司進行考察,選擇有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等到該公司上市后,增值的股權就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收益。
私募股權投資有哪些法律風險?
公司的小股東怎樣才能讓公司回購自己股權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怎樣申請暫停行政處罰決定
2020-12-26管轄異議裁定多久作出
2021-03-23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欠錢不還開庭后如果名下沒有財產怎么辦
2021-01-09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工廠私自解除勞動合同怎么維權
2021-03-13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