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認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從事的一些行為都是代表公司的。那么關于公司法定代表人借款是公司借款嗎?如果法定代表人有公司的公章,在借款的時候,蓋了公司的公章,那么就是認為是為公司借款的。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借款是公司借款嗎
只有法定代表人簽名的借款,是否能夠認定為公司借款,取決于所借款項是否用于企業經營。如果出借人能夠證明是用于一起經營的,可以要求法定代表人與企業共同承擔償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出借人請求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與法人交易的相對方,雖然法律規定了合同上法定代表人簽字或公司蓋章同樣生效,但還須盡可能地要求對方同時簽字和蓋章;作為對外簽訂合同的公司法人,應妥善保管公章,確保公章在使用時與意思機關形成的意思一致,并對外做好適當的披露工作,以使第三方能夠了解法定代表人等機關的權限。(作者單位:疏勒縣人民法院)二、《民法通則》二、規定的法定代表人的民事法律責任
1、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58.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后,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典型的如: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產生的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107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3、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民法通則》49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民通意見61.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如果查明企業法人有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所列的六種情形之一的,除企業法人承擔責任外,還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直接給予罰款的處罰;對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決定處理;對構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民通意見62.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依法對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人采用罰款、拘留制裁措施,必須經院長批準,另行制作民事制裁決定書。被制裁人對決定不服的,在收到決定書的次日起十日內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決定暫不執行。
民通意見63.對法定代表人直接處以罰款的數額一般在二千元以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
公司法定代表人借款是公司借款嗎?如果有公司公章就認為是向公司借款,法人代表是代表公司法人從事一些事物的個體,在公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一般公司的法人如果是外部人員就是按照工資來結算,如果是內部出資人就按照股權來結算利潤。
民間借款糾紛起訴書范文
拖欠個人借款不還怎么辦
簡單的個人借款協議書必須包含的條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基金管理公司減資條件
2020-12-01婚姻關系效力包括結婚時間嗎
2021-03-23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婚后男方出軌如何離婚
2020-12-20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