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名股東退出公司投資需要做什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 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依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是不得進行撤資的,股東要進行撤資只能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進行,所以隱名股東要撤資的,首先要對自己股東身份的確認,然后再進行股權轉讓。
隱名股東的地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股東資格是投資人取得和行使股東權利并承擔股東義務的基礎。不少人設立公司或者參與設立,或者受讓公司股份,或者取得技術股、贈與股等,但是在行使股東權益時卻遇到障礙,在很多情況下就需要對股權作出確認,也就是要確認其在公司的股東身份。
依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的確認,涉及實際出資數額、股權轉讓合同、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出資證明書、工商登記等。確認股東資格應當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在具體案件中對事實證據的審查認定,應當根據當事人具體實施民事行為的真實意思表示,選擇確認股東資格的標準。
有些公司創始人由于種種原因,雖然出資創辦了企業,卻不是以本人名義,而是用親友、同學或者其他人的名義進行。實務中,隱名股東的情況大量存在,一般是指一方(下稱實質股東)實際認購出資,但公司的章程、股東名冊或其他工商登記材料記載的投資人卻為他人(下稱名義股東),由實質股東與名義股東簽訂協議約定雙方權利義務的法律現象。
對于隱名股東的法律地位,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處理。如果實質股東與名義股東簽訂的協議是為了規避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如實質股東不能投資公司,為了規避該強制性規定而讓名義股東作為投資人成立公司,這類協議肯定會認定為無效,實質股東不會享有股東權利,公司也會面臨一系列股份變更、減資、退股等法律問題。
如果隱名股東并未違反強制性法律規定,而且實質股東只是出于某些原因讓名義股東出資,但公司絕大多數股東知道這種情況,應認定為實質股東具有股權,但應辦理股東名冊變更登記。
隱名股東(實質股東)如想顯名或確認股東資格,必須先到人民法院確認,并且在認定過程中隱名股東必須有共同設立公司或通過受讓取得公司股權的相應意思表示。如果隱名關系的雙方僅為資金往來關系,提供資金一方并沒有成立公司或實際取得股權的意思,那么雙方關系的實質應為借款關系,提供資金一方并不能取得公司的股東身份。
隱名股東身份的確認需有其他股東認可其股東身份的意思表示。基于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如果其他股東并不知道隱名股東的存在,也不同意與其存在共同投資關系,該隱名股東不能被顯名確認為公司股東。
二、隱名股東怎樣防范法律風險
1、有效的隱名投資協議,是成為隱名股東的必要條件。
有效的隱名投資協議有利于約束顯名股東,確保隱名股東間接行使股東權力和獲取收益,并在必要的情況下成為顯名股東,避免發生權利旁落的情況。如果投資人對投資項目有較大把握,就應當委托專業人士制作協議以確保有效。反之,如果投資人對該項目并不熟悉,只是出于對他人的信任,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投資,無效的隱名投資協議有時更利于日后索回出資,但投資人對“顯名股東”的約束力則微乎其微,其在被投資公司的權利也難以主張。
2、出資單據或確認書,是隱名股東履行義務的證明。
隱名股東的出資方式、期限等應當在隱名投資協議中明確,有關出資的轉賬憑證或交款收據等要完整無歧義,最好讓顯名股東出具書面文件,確認隱名股東已出資金額和時間。如果隱名股東身份可以向其他股東披露,則建議由公司及所有股東予以出資確認。
3、公司章程,是隱名股東不可忽視的法律文件。
新修訂的《公司法》賦予公司、股東對公司內部組織規范的極大自主權,公司章程可能直接影響隱名股東的權利。如隱名股東可能希望盡快分紅,但章程卻可能對公司分紅設定更高的限制,隱名股東的短期投資目標就可能與公司的長期投資計劃矛盾。因此,隱名股東對此不能完全掉以輕心,在制定章程時就應通過顯名股東表達自己的關切,對持股比例較低的隱名股東而言,這一點更應予充分重視。
4、參與公司管理,是隱名股東保障權益的必要措施。
為防止信息不對稱,隱名股東應采取必要措施直接或間接參與公司管理,盡可能了解公司的動態。根據隱名股東對自己身份的披露意愿以及其他股東的態度,隱名股東可擔任或以顯名股東名義指派他人任職董事、監事、經理或財務人員,公司的證照、印章、印鑒以及財物資料信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盡量掌控。如參加股東會或其他重大決策,還應注明自己的與會身份及姓名。
5、發現權利被侵害時,隱名股東應盡快采取法律措施。
根據被損害權利的不同情況,隱名股東可采取的措施也不盡不同。一般應盡快控制公司的公章、印鑒及財務資料,爭取盡早進行清算。如協商不成,則應立即采取訴訟措施。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17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要求確認其股東資格,訴訟時效期間的計算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之規定”,即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如果是隱名投資協議或股權轉讓協議,該訴訟時效則從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制度可以更大程度上幫助公司發展,有部分股東是有隱名和顯名股東的,這樣可以幫助隱名股東減少一部分工作量,但也帶來一定的風險,雙方之前簽訂有效的隱名投資協議以及出資單據和確認書的保存是很有必要的。
隱名股東享有的實際權利是否有規定
隱名股東是否有查賬權?
隱名股東如何退出投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糾紛判決書如何書寫
2021-02-17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2021-01-15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出資干股退出能退錢嗎
2021-03-06用電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18交通事故賠償調解賠多少錢
2021-03-21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