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名股東權益糾紛如何保障?
1、應與顯名股東簽署規范的《股權代持協議》
內容包括明確隱名股東具有公司股東資格、出資金額、約定通過顯名股東間接行使公司股東決策權的程序、股東分紅支付方式、顯名股東如實報備公司財務情況經營情況及違約責任等。
2、隱名股東對公司的實際出資應清晰地流向公司賬戶,并保留完整的財務流轉憑據,以表明其已對公司進行實際出資。
3、適度參與公司經營,建議盡可能在公司內部使身份顯名化,并達到公司股份轉讓的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的要求。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性質,隱名股東不僅應當對公司進行出資,還需要與公司其他股東存在一定信賴關系,被其他股東所接受。若破壞了公司人合性,則對公司的穩定、存續會產生影響。
公司的實際出資人在其股東身份未顯名化之前,不具備股東知情權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其已訴至法院的,應裁定駁回起訴。
4、把握好受托人的道德風險。
商人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利益主導和驅動的。當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受托人作為顯名股東,又具備著對外交易和對內決策的權利,很難禁得住利益的誘惑。作為股權委托人應當依公司情況適時調整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不要因為面子給予受托人叛變的機會。
二、如何確定隱名股東的身份
判斷隱名投資人股東身份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眾多隱名投資糾紛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隱名股東”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顯名股東”并不是學理或法律上的特定稱謂,而是商事活動中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直到《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的頒布分別稱其為“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一般認為才是首次從法律上賦予了兩者正式地位,并明確了二者的權利義務與相應責任。
判斷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的股東身份,強烈依賴于股東名冊、工商登記、公司章程等多項形式要件形成的證據鏈,以及是否能提供出資證明、是否參與公司實際經營、是否定期參加公司的盈余分配以及是否承擔經營風險等實質證據所體現出來的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在司法審判中,法院往往會根據案件情形,選擇究竟是更側重于采信形式證據還是實質證據。
具體而言,針對股東內部之間的糾紛,法官會更側重于實質要件的判斷,比如根據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所簽訂的投資協議盡可能還原雙方在簽訂協議之時最真實的意思表示,在合法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自治,或通過參考雙方是否參與了經營管理,是否享受定期分紅、承擔運營風險等行為,來判斷當事人是否享有或履行了作為一個股東應當享有或履行的權利與義務。因此從對內關系來說,法官更側重于遵循意思自治原則和誠信原則。然而當遇到對外糾紛,尤其是存在善意第三人的糾紛時,法官則會基本遵循外觀主義原則與公示主義原則,以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權益并全面維護商事關系的穩定性。由于善意第三人對股東身份的判斷一般是基于對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工商登記等外在形式要件所記載的信息的合理信賴,因此法官在證據的采信上也會從照顧善意第三人的角度出發,更側重于采納形式要件所構成的證據鏈來確定究竟誰才是實體承擔權利義務的股東。
代持股協議是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簽訂的,屬于有效的協議,對于雙方當事人來說有約束力,當名義股東在公司盈利時分配說的的股權利潤之后,應當將利潤所得歸還隱名股東。
隱名股東作為債務人,隱名股東的債權人怎么處理?
公司法對隱名股東的規定有哪些?
隱名股東是否有查賬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規的一般程序是什么,雙規適用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6行政訴訟中不適用調解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7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交通事故一審后保險公司上訴,原告投訴有用嗎
2020-12-11解除保險合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