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條約和已知的各國(地區)對商業秘密的構成均要求采取保密措施;在司法中,一些國家甚至將其視為權利人獲得保護的“頭等重要”的因素。保密措施地位之高,乃是由于它是商業秘密成立的主觀要件。對其,可以從兩方面來認識:
其一,信息持有人對待“利益”的主觀態度:如果說秘密性表明了信息的一種客觀事實狀態,不以人的主觀態度為轉移,那么,保密措施實際上表明了信息持有人對待秘密的主觀態度和個人意志:由于秘密信息處于未公開的場合,通常情況下,誰都沒有額外的注意義務去辨別在其所掌握的知識中,哪些屬于為他人所特有的信息,哪些是公共財產,這種分辨成本高、代價巨大。合理的做法是,一項信息是否成為受保護的商業秘密,取決于持有人是否將該信息作為一個“權利”置于私域來對待,保密措施設定了權利維護的“柵欄”。另外,權利是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的,這取決于持有人的主觀愿望,持有人只有對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才能合乎情理地推斷出其“占有”的意思表示;否則,為持有人所放棄的利益,法律也沒有保護的必要。
其二,信息占有的宣示方式。在知識產權立法中,所有法定知識產權都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表達或者說宣示,如專利的授予、商標的注冊、商號的登記等制度。商業秘密不以法定的程式為要件,是一種伴隨特定信息的出現而自動生成的“法益”,由于其處于“未公開”狀態,權利難以觀察、測度和評估。但是,這并不是說,權利人缺乏顯示商業秘密占有的表達方式和途徑。保密措施的目的在于,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宣稱自己對某信息具有產權,并將該權利具體確定下來,表明該信息處于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之下,而不是不可言狀、無法駕馭的,這是持有人行使權利的前提。一項信息只有被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控制的方式宣
示了信息的存在,才能作為法律保護對象。因為,信息一旦受控,人們便不能自由接近,就會成為一種稀有物品,而不會成為公有物品,“控制”使信息產生價值。相反,人們無法對不能有效施加影響、進行控制的知識主張權利,如公共知識是一種超越個人控制范圍的信息,不屬于任何人,人們也難以付出如此昂貴的代價去控制該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不安抗辯權有何效力
2021-02-26租房合同必須經過備案才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6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保險公司法律顧問費
2021-02-19如何啟動醫療損害重新鑒定
2020-12-17股份有限公司用交稅嗎
2021-03-05道路交通事故協議書格式
2021-03-20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工傷賠償協議后老板不給錢怎么辦
2021-03-17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疫情春節停工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1-23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保險條款是如何分類的
2021-03-04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