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其他承擔行政任務的主體”,或稱“類行政組織”,是對某些具有公共管理職能、能夠實施行政管理行為的非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的其他組織的理論概括。
但在中國,由于對“行政事務管理”與“公共事務管理”的理解不盡一致,對什么是行政主體或行政組織的理解也會有所偏差。
我國傳統行政法觀念認為,對行政事務進行管理的職能僅屬于國家所有,即“公共行政”局限于“國家行政”,國家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是惟一的行政組織。3即從行政法的傳統意義上說,行政組織主要是指由國家設定、依法從事國家和社會行政事務管理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
而在許多西方國家,公共行政不僅是指政府的公共行政,還包括社會的公共行政,或稱“直接的國家行政”和“間接的國家行政”。政府的公共行政(或稱直接的國家行政)是指政府(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管理公共事務;社會的公共行政(或稱間接的國家行政)是指行政機關以外的其他組織,對一定范圍公共事務進行的管理。相應地,行政組織包括行政機關和其他承擔行政任務的主體。
例如在英國,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外,還有公法人等行政主體。另外,還有非部門公共機構,它們不是政府或政府部門的一部分,但由政府部門設置或資助,履行中央政府部門某些職能。
在德國,“行政組織給人造成的印象是,各個行政單位的交織體幾乎無法看清,眾多的環節、機關、部局以及機構幾乎也難以辨別。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首先不是德國行政組織的多層次垂直建制,而是以下起決定性作用的情況:除了國家直接管理的領域外,還有廣泛的間接管理領域”。換言之,聯邦和邦并不是國家行政的惟一主體,與它們同時分擔管理任務的還有所謂“間接的國家行政機構”,其一是公法法人;其二是鄉及鄉鎮聯合。
日本傳統的行政體(行政主體)除了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以外,還有公共組合、獨立行政法人、特殊法人、營造物法人等“其他行政體”。根據新變化,日本學者一般將國家、地方公共團體等在憲法上具有行政主體地位的法人以外的、在制定法上被作為承擔行政任務的組織而定位的主體,稱作“特別行政主體”。
在我國,有一些非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的事業、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一成立時就依法或因歷史等原因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有些事業、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成立后,由法律、法規賦予或由行政機關委托其承擔一定的管理職能。這些社會組織,被稱為“其他承擔行政任務的主體”或“類行政組織”。
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一些原先由政府或政府部門管理的公共事務包括行業性、專業性事務,逐步轉移或還給某些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甚至私人組織管理或參與管理,這些單位或組織也承擔著重要的行政任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效合同有什么特點,合同無效有哪些原因
2021-01-18網上購物的時候要怎么維權
2021-03-03事實婚姻關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1-02-28律師函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1-02-16如何分期繳付注冊資本
2021-01-27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抵押權
2021-03-19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生產費和撫養費如何算
2020-12-25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