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對確認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制度沒有明確規定,股東資格確認糾紛訴訟時效適用一般的訴訟時效,是兩年。
股東資格確認訴訟的審查標準問題
公司法規定,股東可以分期繳納出資,實行分期繳納出資的,股東雖未出資,公司可以成立,沒有出資仍可取得股東資格。即股東出資和股東資格可以分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又規定了公司股東瑕疵出資的民事責任,進一步明確如果符合股東資格及股權的外觀形式,即使股東違反出資義務,也應確認股東資格。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三條同時規定,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應當證明以下事實之一: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已經受讓或者以其他形式繼受公司股權,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依據該條規定,當股權歸屬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應當提供取得股權的實質性證據,證明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即通過出資、認繳出資方式或者受讓方式依法原始取得或者繼受取得股權。
根據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的前述規定精神,公司股東取得完整股東資格和股東權利,必須符合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實質要件是出資,形式要件是對股東出資的記載和證明,即公司章程記載、股東名冊記載、工商部門登記。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不僅僅發生在公司股東與股東或者股東與公司之間,在公司債權人要求公司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之外的其他民事責任時,也必須對當事人是否具有公司股東資格進行確認。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強調股權取得的形式要件的意義在于對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利益的保護。對于公司內部關系而言,實際出資是股東對公司最重要的義務。因此,對于股東資格確認訴訟,首先應當區分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性質是屬于公司內部法律關系還是公司股東與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間的公司外部法律關系,然后確定相應的審查標準:在訴訟涉及股東與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間的外部關系上,應貫徹外觀主義原則,保護外部善意第三人因合理信賴公司章程的簽署、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公司股東名冊的記載而作出的行為效力;在公司股東之間因股權歸屬產生爭議時,應注重股權取得的實質要件,即是否實際出資,是否持有出資證明書,是否行使并享有股東權利。
如果超過訴訟時效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可能會喪失勝訴權。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6萬元的存款公證費多少
2020-11-12撫恤金如何分配
2020-12-27交通事故死亡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2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法院可以調取微信聊天記錄嗎
2021-01-24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還建房和集資房是什么情況
2021-02-20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