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人民法院受理的訴訟案件當中,民事訴訟的案件占了絕大多數,而近年行政訴訟案件也在逐漸的增加,當然對于民事訴訟來說當事人還是比較的簡單的,一般也就是涉及到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但是對于行政訴訟來說當事人還是有稍許的不一樣的,那么行政賠償訴訟當事人包括哪些人?
行政訴訟當事人,是指因對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并受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約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行政機關。在法學上,當事人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訴訟中的第三人;狹義的當事人則僅指原告和被告。現就對行政訴訟當事人在廣義的范疇進行探討。
一、原告
行政訴訟原告是指對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所以說,行政訴訟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對方。
二、被告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必須明確,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這是行政訴訟的一大特點。
三、共同訴訟人
行政訴訟法第2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的,為共同訴訟”。共同訴訟人就是共同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對共同訴訟中原告一方是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我們稱之為共同原告;被告一方是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的,稱為共同被告。因此,可以說,行政訴訟的共同訴訟實際就是訴的主體的合并。這與訴的客體合并是不同的。
四、第三人
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并因而參加到他人正在進行的行政訴訟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所以第三人可以通過自己申請和法院依職權通知兩種途徑參加到他人已在進行的行政訴訟中來。
一般來說主要由行政相對人和行政相關人以及第三人這三大類組成,但是和一般的民事訴訟不同的是,行政訴訟的被告一方一般都是國家機關,所以在進行訴訟的時候還是有比較多的注意點的,而且在行政訴訟當中還存在共同訴訟人,這與民事訴訟中的共同訴訟人基本上是類似的。
交通事故一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委托鑒定機構鑒定嗎?
訴訟中的當事人
交通事故認定書當事人一定要簽字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事爭議處理決定適用于什么人事爭議
2021-02-15律師可做哪些事情
2020-11-14證監會大股東增持法規內容是什么
2020-12-19立約定金的作用有哪些
2021-01-11企業破產案件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2-13婚禮上搶婚犯法嗎
2021-01-24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受害者加強險的拒賠情況有哪些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