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4號,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在第1224次會議上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這是為了準確的認定案件的事實并做到公正和及時的去審理相關的刑事案件。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相關的法律的規定,并且結合行政審判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這些若干規定。
該項規定一共有80條,那些若干規定實行前已經審核結束的一些行政案件,法律不予支持以下的案件,就是當事人以違反本規定作為理由而申請再次審理的。這些若干規定一旦實施后,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還要再次審理的相關的行政案件也會適用于本規定。
下面截取了前五條對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作一個簡短的介紹。
第一條,如果被告對他做出的一些具體的行政行為有舉證的責任,那么他應該在收到起訴狀當天起的十天之內,提供他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這些證據所依據規范文件。如果被告決定不提供,或者是沒有正當的理由而超過約定的期限,提供全部證據的行為就被視作是被訴具體的行政行為,它沒有與此對應的證據。如果被告因為不可抗力,或者是在客觀上完全不受控制的其他的事情,不能夠在規定的約定期限之內提供證據的行為,應該在收到起訴狀副本那一天起的十天之內,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延期,并且提供相關的書面申請。如果人民法院準許他延期提供證據,那么被告應該在這些正當事由結束之后的十天之內,提供相關的證據,如果又超過了期限,那么也被視作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并沒有與之相應的證據。
第二條,原告或除原告、被告之外的第三個人,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相關證據在行政程序中沒有被提出過,如果經人民法院準許通過,被告可以在庭審程序中,把相應的證據給補充上。
第三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或者訴訟代理人不得主動向原告和相關的證人收集證據。
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的組織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時候,應當提供符合他的起訴條件的與之對應的證據和材料,誰起訴誰舉證。
如果是在起訴的被告無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該要提供相應的證據和材料,這些證據和材料是在行政程序中曾經用來提出申請的證據和材料,但是如果出現了下列情況就可以排除。
第一種情況,如果被告應當按照職權規定,主動要履行他的法定職責的。
第二種情況,如果原告是因為被告受理申請的登記制度不夠完備,以及其他的一些正當事由,而導致不能夠提供相關的證據和材料,并且原告能夠做出比較合理的說明的。
如果被告認為原告的起訴是超過了法定期限的,那么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
第五條。如果是發生了行政賠償的訴訟,原告應該要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帶來的一系列損害的事實,提供相應的證據。
行政證據認定規則的法律規定
如何在合同債務糾紛案件中舉證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查閱配偶護照,是否侵犯隱私
2021-02-28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什么情況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0-12-16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