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業單位行政不作為處理方式有哪些?
起訴、不作為的行政職員主動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是罷免特定行政職員的職務等,都是事業單位行政不作為處理方式。
行政“不作為”其表現形式大致有拒絕履行、不予答復、拖延履行,它與行政中“亂作為”一樣,都將可能侵犯或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不作為承擔什么責任?
1、《行政訴訟法》第68條規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2、《國家賠償法》第14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行政不作為表現形式
1、在依申請的行政案件中,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不予受理或受理不予答復。如高谷鎮大青村四組訴彭水縣國土局不處理土地糾紛一案。
2、在依職權的行政案件中,對受害人請求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申請或行政主體自己發現的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拖延履行行政義務。
3、在接到行政相對人的許可申請,求助申請或依職權發現相對人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后,借故擺脫,無正當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內拖延履行行政義務。如馬康容訴彭水縣國土局不頒發建房許可證一案。
4、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約定的行政義務,如張丹等五人訴彭水縣人事局、縣計生委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一案。
5、不履行基于行政主體的自身行為所派生的行政義務,如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后,賠償請求人向行政主體請法語行政賠償,行政主體不予答復的行為。
不進行信息公開,或者是不履行自己的職務等,都屬于行政不作為。大多數普通公民,在由于行政職員的不作為,受到了傷害之后,會選擇起訴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當然若是不作為的主體,可以主動的承擔責任,此時也不必起訴。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固定期合同終止到底怎么賠償
2020-11-20醫療過錯賠償要考慮哪些
2021-03-25雇傭關系如何進行行政處罰
2021-02-25孩子在學校吃飯食物中毒怎么辦
2021-02-28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父母遺產兄妹如何分配
2020-12-25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保險公司調解肇事者吃虧嗎
2021-01-28保險報警但是未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12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