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復議案件回避制度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1、當事人中有其親屬的。這里的親屬究竟包括哪些人,各國的法律規定并不一致。
2、與當事人的代理人有親屬關系的。當事人參與行政程序,有時聘用代理人為其提供法律幫助,以便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處理本案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該代理人之有親屬關系,實際與無異于與當事人的親屬關系,在此種情況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回避,可能會導致案件處理不公。
3、在與本案有關的程序中擔任過證人、鑒定人的。行政案件在調查程序中,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證人向調查人員提供了證言,或者以專家的身份就案件的專門問題做出鑒定結論,他們提供的證據成為行政機關處理本案的證據之一。
4、與當事人之間有監護關系的。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權益的監督和保護。這種職責的承擔者在法律上稱為監護人。
5、當事人為社團法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其成員之一的。現代社會公民有結社的自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有的公民身份不影響其參加社團組織,如集郵協會、書法協會等,當這些社團組織成為案件一方當事人時,作為成員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因與該社團之間的關系,失去了處理本案的資格。
6、與當事人有公開敵意或者親密友誼的。公開敵意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曾公開向本案的當事人或者在當事人不在場的其他公開場合表示過對其的憎恨,或者極不友好的言語。
7、其他有充分證據可以證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能公正處理案件的。這是一個兜底說明。除上述情形外,如一方當事人有充分證據證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能有偏私的情況,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即喪失處理案件的資格。
二、行政復議的期限
提起行政復議的期限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對“知道”進行了細化,明確了當場作出、郵寄送達、公告送達、補充告知等情況下如何才算“知道”,規定:“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計算,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當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自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計算;
(二)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直接送達的,自受送達人簽收之日起計算;
(三)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郵寄送達的,自受送達人在郵件簽收單上簽收之日起計算;沒有郵件簽收單的,自受送達人在送達回執上簽名之日起計算;
(四)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通過公告形式告知受送達人的,自公告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五)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事后補充告知的,自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收到行政機關補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計算;
(六)被申請人能夠證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自證據材料證明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關于行政復議的相關法律制度當中并沒有關于回避制度的相關條款,因此,我們以上提供的必須要回避的這些人員其實是在行政訴訟案件當中,行政復議的時候可以以此為參考。不過行政復議的對象本身就是行政單位,所謂的回避,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稅務行政復議的時限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法律規定行政復議中止期限多久?
行政復議不服提起訴訟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區塊鏈備案流程
2021-02-09起訴解散公司帳戶資金能保全嗎
2020-11-28狗被車撞死了屬于交通事故嗎
2021-01-13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2020傷殘等級劃分標準怎么規定
2021-01-19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保姆虐待被看護人涉嫌犯罪嗎
2021-01-17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壽險詐騙的類型包括哪些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哪些問題涉及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3-06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2-09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什么人能繼承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3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