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行政監督部門需要回避的情形是什么?
監察人員辦理的監察事項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回避的提出有以下幾種情況:
1、監察機關發現其工作人員具備回避條件,應不安排有關人員辦理監察事項,已做出安排的,要做調整。
2、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認為自己屬于本條規定的情形之一,主動提出回避。
3、被監察的部門、人員認為承辦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具備回避條件,有權提出申請,要求更換承辦人。
4、檢舉人、控告人、申訴人以及與監察事項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出監察人員應當回避的。監察人員是否回避,最終應由監察機關負責人決定,監察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其所在人民政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監察機關負責人審查后決定。監察人員在辦理監察事項過程中,凡涉及到與本人或者本人近親屬有利害關系的,應自行申請回避,不得參加有關調查、討論、決定,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響。應回避的監察人員必須服從決定。
二、行政監督的程序是怎樣的?
1、表明身份。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監督時,應佩帶公務標志或出示相關證件,以表明自己有權執法的身份。
2、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對有關實物、場所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通知當事人到場,進行公開檢查。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不影響檢查的進行。
3、行政監督檢查必須按照法定時間或正常時間及時進行,不得拖延而超過正常檢查所需的時間,應堅決杜絕變相拘禁或扣押,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對涉及公民基本權利的某些特別檢查,必須有法律的明確授權,應當符合法定的特別要件和方式。比如,對女性身體進行檢查,應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5、說明理由。在作出不利于相對方的檢查結論前要允許相對方陳述和申辯,并說明作出監督檢查結論的理由。
綜上所述,針對行政機關執法辦案,可以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督,確保程序合法。監督人員如果和被監督事項及人員有利害關系,或者是近親屬的,應當主動匯報回避。監督部門也可以指示回避,確保監督行為能夠公平公正的進行。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哪些情況下仲裁員應當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被告能申請法律援助嗎,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2020-11-11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網上簽的網絡p2p借貸電子合同有效嗎
2021-02-10治安拘留十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11拆借資金借據
2021-01-02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違反約定一房多賣,一房多賣構成犯罪嗎
2021-02-06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國有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支付嗎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