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執法中應回避情形包括哪些?
行政執法人員在履行上述職責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1、與當事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
2、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
3、與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執法的。
符合回避條件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主動提出回避申請,當事人也可以申請回避。申請回避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申請,也可以是書面申請,用口頭方式申請回避的,承辦處室應當予以記錄。
被申請回避的行政執法人員在本局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時不參與有關事項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中層干部的回避,由局領導決定,其他行政執法人員的回避,由處室負責人決定。
二、行政處罰的執行程序是什么?
行政機關或其他依法享有行政處罰權的組織依法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的,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除有法定情形外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除《行政處罰法》規定可以當場收繳的罰款外,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并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后,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強制執行: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收罰款;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被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是,當事人確有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綜上所述,行政機關人員有執法權,可以處理一般違法行為,如果其發現和當事人存在親屬關系,或者有直接利害關系,則應當提出回避。否則,帶著這種狀態去執法,很可能造成執法不公。當然,本人沒有提出的,單位也可以發出指令,讓其回避。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半月板損傷輕傷認定
2021-01-19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有沒有效
2021-02-25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員工自動離職是否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3-11HR外包
2021-03-11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暴雨致機動車發動機損壞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1-03-23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