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監督行政執法回避的規定是什么?
公安機關負責人、辦案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1) 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 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 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4) 此外,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屬的公安機關決定
(5) 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一級公安機關決定。
二、在執法的過程中什么是回避原則?
回避原則 又稱“回避制度”。中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均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
中國刑事訴訟法雖然沒有規定回避原則,但也以專章規定了回避制度。這一原則要求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必須依法實行回避制度。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承辦某一案件的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和勘驗人,因遇有法律規定的不得參與案件的審理或執行有關任務的情形,不參加對該案的審理或有關任務的執行。在審判案件和執行有關任務時,上述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
(一) 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 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 與本案當事人有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其他關系。
(四) 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應主動地、自覺地提出回避,當事人也有權申請要求他們回避。
(五)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六) 關于申請回避的處理,對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人民法院對回避申請所作的決定,可以采取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但必須在申請提出的3日內作出。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
(七) 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實行回避制度,是中國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共有的基本原則之一,其目的在于防止利用職權徇私舞弊,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同時,也為了消除當事人的思想疑慮,保證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切實保障當事人的正當權利和合法利益,從而提高人民法院的威信,維護社會主義法制。
在執法回避中,不管是案件的負責人還是辦案的民警,只要是與案件有關甚至是書記員和翻譯人員亦或是鑒定人,本著回避的原則,都需要進行回避,不再處理與案件相關的工作,這不僅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凸顯了法律的公平性。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維權討薪技巧2020
2020-12-05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土地轉讓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房子在拆遷范圍之內,不想搬遷可以嗎
2020-12-12房屋拆遷有營業執照能多賠多少錢
2021-01-26如何鑒別是不是小產權房
2021-01-07拆遷安置房如何買賣
2021-03-10房屋在航拍圖沒有拍到,在拆遷中就不給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