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如何審查行政不作為?
目前我國對行政不作為的訴訟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原告是否向被告提出履行特定作為義務的申請且該申請符合法定條件,是被告是否具有被訴之特定作為義務且存在不作為的行為;原告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時機是否成熟以及是否超過法定起訴期限。而最終大部分案件的焦點主要是賠償問題,包括該不該賠、由誰賠、如何賠、賠多少。
行政不作為的構成要件有三個:
1、申請要件-行政相對人向行政主體提出了實施一定行為的合法申請。按照行政主體能否主動作出行政行為標準,行政行為可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兩類
2、職權要件-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事項具有法定職責和管理權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主體作出的一定具體行政行為,要在被申請的行政主體的法定職責和管理權限范圍內。
3、期限要件-行政主體未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法定程式實施一定的行為。行政主體為一定行為的時間,少部分法律法規已作出規定,包括《行政復議法》在內的大多數法律法規未作出規定。
二、如何加強法院對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處理水平?
1、提升行政審判隊伍的專業化水準,加強行政人員與審判人員的溝通交流。
行政審判隊伍的建設一直因為行政訴訟自身的薄弱而未能得到重視,而這也使得本就處于邊緣化的審判隊伍更因為頻繁的法院輪崗制而無法穩定隊伍的素質,也無法保障具備豐富行政審判經驗的業務骨干充實到行政審判領域。
2、在行政訴訟中引入專家陪審制,提供專業意見以供合議庭參考。
根據我國人民法院中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設計,可以考慮在組建合議庭時選擇有豐富行政理論與實務經驗的行政專家進入合議庭參與行政審判工作。
綜上所述,公民因為行政不作為發起訴訟的,法院受理后展開審理。審查不作為行為,要從構成要件入手,要看是否存在不作為的具體行為、公民提出訴訟是否在規定期限內,政府部門是否有履行的義務卻沒有去履行等。一旦公民勝訴,可以拿到賠償或者讓政府部門作為。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鬧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29栽贓誹謗的責任如何認定,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08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的有選舉權嗎
2020-11-09解除收養關系協議書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23審判監督程序與再審的區別
2021-03-12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農村內非法買地如何處罰
2021-01-12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人身保險理賠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1-01-09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有限制嗎
2021-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