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要求回避的方式是什么?
回避的方式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種:
(1)自行回避。是指參加查辦案件的人員在接受承辦案件任務時或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與本案具有規定需要回避的情形,主動提出不參加或不繼續參加查辦本案的請求。
(2)申請回避。是指在查辦案件中,參加查辦案件的人員符合回避條件,應當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時,有關人員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申請回避一種回避方式。這里所說的有關人員主要是指被調查人、檢舉控告人以及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可能有某種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3)指令回避。是指參加查辦案件的人員符合回避條件,本人沒有提出自行回避,被調查人、檢舉控告人及其他有關人員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由有回避決定權的機關或負責人直接作出決定,告知或責令其回避的一種回避方式。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行政機關在進行調查案卷的時候,如果與該案件有利益關系時,可以由他人進行申請回避或者是也由自身進行主動的回避。并且對于法庭上人員如書記員、翻譯人員都需要對該案件進行一定的利益回避,如果與該案的關系過于緊密的話,是不能夠參與該案件進行調查的。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哪些勞動爭議案件
2021-02-08調崗降薪如何處理
2021-02-26臨時工工傷如何賠償打官司
2020-11-23企業法律顧問要求通過法考嗎
2021-03-21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2020-11-25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交通事故法院調解還要付律師費嗎
2020-11-22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相同之處
2021-02-11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何為商業銀行的合并,商業銀行的合并會產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03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