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法里的回避申請權是什么意思?
加避申請權的意思就是在訴訟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或勘驗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當事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二、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哪些后果
(1)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2)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書面開式作出決定。
(3)在案件開庭審理時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由于前述的申請期間存在過于寬松和不穩定性、未確定性的情況,加上申請回避的這些法律后果,不難看出,現行申請回避制度容易產生以下幾種弊端。
事實上,一是部分當事人通過在庭審前濫用申請回避權利,達到推遲庭審的目的。在開庭審理時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按民訴法規定,是案件可以延期審理的法定情形之一,且當事人享有的申請期間包含了開庭審理時這一時間,就給了部分當事人可乘之機,可以惡意提出回避申請,羅列種種理由,甚至有意將可能產生回避的申請權利留到開庭審理時行使,從而達到延遲庭審的目的。
綜合上面所說的,回避一般就是屬于審判人員因與案件有關系,而選擇不會對案件做出任何的判決,這也是屬于當事人所擁有的一種權利,但在進行處理的,就一定要按法律規定的流程來進行辦理,這樣法院在進行處理的時候才會受理自己的請求。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做出勞動能力鑒定的期限是多久
2021-01-20老年人可以有門票優惠嗎
2020-12-01外國人同中國居民結婚的材料
2021-02-19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總結范本如何書寫
2020-11-08常年法律顧問辦案是否另收代理費
2021-03-12律師函可以拒絕簽收嗎
2021-03-14個體工商戶稅收標準是什么
2021-02-26破產過程中債權債務能否抵消
2021-02-17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重傷二級走簡易程序需要開庭嗎
2020-12-19瀆職侵權如何賠償
2021-03-07預約合同的基本規則是怎樣的
2021-02-23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