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對不履行什么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二條第三款之規定,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主體和法院為執行主體。
2.行政強制執行以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為執行內容。
3.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迫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用代執行等方式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之狀態,最終確保行政法上秩序的實現。
4.行政強制執行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行政強制執行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職責,行政機關如放棄強制執行而與被執行人和解,就等于放棄了自己的職權與職責,即為失職。這是法律所不能允許的。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執行,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并向義務人征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 代履行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
1. 存在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事實,且此種不履行因故意或過失引起。
2. 該行政法上的義務是他人可以代為履行的作為義務。
3. 代履行的義務必須是代履行后能達到與相對人親自履行義務同一目的的義務。
4. 由義務人承擔必要的費用。
(二)執行罰
執行罰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手段。它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拒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進行制裁,以迫使當事人自覺履行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的法律制度。執行罰可分兩類:一是執行行政罰;二是執行罰。
(三)直接強制
直接強制,是指在采用代執行、執行罰等間接手段不能達到執行目的,或無法采用間接手段時,執行主體可依法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財產直接實施強制,迫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強制執行方法。
直接強制是一種實力較強的強制方式,因此其運用在不違背現行立法規定之外,還必須堅持一定的合理度。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行政強制執行的具體情況應當基于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本身而定,由于行政機關本身是不具備強制執行權的,所以在需要進行行政強制執行時還需要向司法機關來申請合法性鑒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才可以進行認定處理。
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公告期限是多久
行政強制執行申請的條件有幾種
中止行政強制執行的情況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掛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的區別
2020-12-31村干部賄選如何處罰
2021-01-11新《商標法》幾大亮點
2021-02-14公民到法院起訴離婚有什么程序
2020-12-09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未留有遺囑的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27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保險誤區:買熟人的保險放心
2020-12-11保險責任期限及免責條款的約定合法有效,投保人應屬未如實告知
2021-03-13買保險花多少錢比較合適?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