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企業偷稅漏稅法人應負什么責任?
1、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處罰絕大多數是采取兩罰制,也就是對單位處以罰金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自由刑或罰金和沒收財產。
2、在單位犯罪的情況下,按照《刑法》規定要追究兩種人的法律責任:第一是直接負責人。也就是違法行為的指使者,可以是法人代表、也可以是財務經理、財務總監。
3、根據我國最新《刑法修正案(八)》已經沒有“偷稅罪”這條罪名了。第二百零一條為“逃稅罪”。
(1)從通常含義上說,“偷”是指將屬于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繳稅款原本屬于納稅人的合法財產,之所以發生偷逃稅行為,是因為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因此,偷稅同為與平常概念中的盜竊行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認識已出現變化。
(2)從本質上講,稅收是國家憑借強制力對納稅人的財產進行的無償占有;從稅收契約論的角度來講,稅收是納稅人換取政府公共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繳納稅款是納稅人違背一種給付義務。改變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識,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3)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用“逃避繳納稅款”取代“偷稅”,并將“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此概括性描述顯然比舊的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質,將更有利于對犯罪行為的認定。
(4)尤其是“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這一規定的變化,表明了立法者對于經濟犯罪更多傾向于從行為的危害結果角度進行考量,對積極主動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依法予以寬大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比較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二、偷稅和漏稅的區別
1、偷稅罪
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采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于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2、漏稅
漏稅是由于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3、相同和區別
偷稅罪與漏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有相同之處,都是造成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結果。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即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大,為了達到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而漏稅是一種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觀惡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論。
在我國納稅應該是我們合法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一直宣傳的是納稅關榮,但是還是有很多企業為了一己私利而偷稅漏稅,現在稅法部門嚴查企業的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一旦查出就是嚴處。針對偷稅和漏稅這兩個概念很多人喜歡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書面合伙協議時如何認定合伙關系
2020-11-08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發生車禍后保險理賠的順序怎樣
2021-01-07企業破產內退職工的補償金如何計算
2020-12-29公章能代替合同章嗎
2020-11-19探視權能接走住幾天嗎
2021-01-07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未領結婚證生了小孩應該歸哪方撫養
2021-01-28離婚能向滿十八歲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3-12服刑期間民事賠償怎么辦
2020-12-26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勞動合同期限空白可以嗎
2021-03-20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