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偷稅漏稅300萬怎么補?
去稅務機關補。
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了偷稅罪,第二百零三條規定了逃避追繳欠稅罪。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
二、新刑法對“偷稅罪”的新表述
1、摒棄了偷稅概念。從通常含義上說,“偷”是指將屬于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而在稅收問題上,應繳稅款原本屬于納稅人的合法財產,之所以發生偷逃稅行為,是因為納稅人沒有依法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因此,偷稅同為與平常概念中的盜竊行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繳納稅款”的表述,從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對“偷稅”概念的認識已出現變化。
從本質上講,稅收是國家憑借強制力對納稅人的財產進行的無償占有;從稅收契約論的角度來講,稅收是納稅人換取政府公共服務而提供的對價。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繳納稅款是納稅人違背一種給付義務。改變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識,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我國立法的進步。
2、設立了逃稅罪名。將罪名由“偷稅罪”改為“逃稅罪”,用“逃避繳納稅款”取代“偷稅”,并將“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規定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此概括性描述顯然比舊的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性質,將更有利于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尤其是“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這一規定的變化,表明了立法者對于經濟犯罪更多傾向于從行為的危害結果角度進行考量,對積極主動挽回國家損失的行為,可依法予以寬大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也比較符合當前提倡的“社會和諧”。
3、對逃稅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即:“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以適應實踐中逃避繳納稅款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
4、對構成“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沒再作規定。以“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取代了“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體數額標準,尊重了納稅人類型、規模、情形等特點,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原則。這既強化了對納稅人合法權利的依法保護,也突出了對涉稅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對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稅進程,深化和諧征納關系,促進納稅人自愿遵從意識的不斷增強。
偷稅納稅的行為在我們國家屬于一種違法犯罪的行為,因為法律當中明確的規定了,依法納稅是我們中國公民每一個人都應當盡到的義務,所以在發生偷稅或者是漏稅的情況,是可以主動到稅務機關來進行補繳的同時,還需要面臨處罰。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偷稅實施行政處罰時效為多長時間?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拆扦是一賠二嗎
2021-01-17離婚如何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7涉外撫養管轄
2021-01-14離婚后不帶孩子一方有哪些權利義務
2020-12-09涉及財產的律師收費適用什么收費方式
2021-02-26如何通過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
2021-01-19交通事故定責期限
2021-02-13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投資人與合伙人的區別
2021-01-18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2020交通事故進行傷殘鑒定有哪些流程
2021-02-21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