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稅和漏稅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1、主觀方面不同。逃稅是出于故意,而漏稅是過失行為。偷稅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國家稅收損失,而積極希望或追求這一危害結果,而漏稅的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后果應當預見卻設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
2、客觀方面不同。逃稅是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欺騙、隱瞞手段來不繳或少繳稅款,而漏稅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為或不作為。在客觀上區分二者,應注意:凡是沒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應納稅款的,一律不能認定為偷稅;即使采取了法定手段未繳或少繳稅款,也不能一概認定為偷稅,還要注意從主觀上進行甄別。因為主觀上的區別才是偷稅與漏稅的本質區別。實踐中,還有一種“明漏暗偷”的情況,即納稅人采取法定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但一旦被稅務人員查出,則以業務不熟、工作過失或對稅法及財務制度不精通為由加以搪塞。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稅達到法定結果即構成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而漏稅是一種違法行為,行為人只須補繳稅款并交納滯納金。當前,有些稅務機關與司法機關對于漏稅有不同認識。
二、逃稅的行政處罰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由此可見,逃稅和漏稅還是有區別的,從法律層面上來講,逃稅有可能構成逃稅罪,但如果僅僅是漏稅的話,漏稅的法律后果就是征收滯納金,交齊稅款即可,和偷稅相關的罪名也是逃稅罪,并沒有漏稅罪。
逃稅罪追訴標準是怎樣的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分的
逃稅罪的共同犯罪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如何處理
2021-02-16個人貸款的年齡限制是多少
2020-11-13電動自行車逆行被摩托車撞了是哪方的責任
2021-03-08船舶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1-03-21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法院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的條件
2021-02-02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人身保險的原則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4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土地出讓方式有幾種
2020-11-10空掛戶能享受戶口所在地的拆遷安置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