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第四十一條【經濟性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六條【經濟補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對被職工的經濟補償是以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確定的,在用人單位工作滿1年的,就需要支付1個月的工資,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的,而1個月的工資是指被裁員前,勞動者在用人單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而支付經濟補償的最高年限不超過12年。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用人單位裁員的,并不是支付雙倍的補償款,而是依據被裁員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的年限進行支付的,工作越長獲得的賠償就越多。
如果希望能夠用法律維權,建議你可以進行律霸網在線咨詢,專業的律師團隊會為你解答問題,及時合法的保護你的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后違反有關規定怎么辦
2021-01-08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不立案就沒有回執嗎
2021-01-20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建立新賬
2021-01-06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復核申請書范本如何寫
2020-11-14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如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
2020-11-17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