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實勞動關系的形式有哪些
(一)應簽訂而未簽訂勞動合同;
(二)以口頭問答代替書面合同;
(三)以其他合同代替勞動合同,如在租賃合同,承包合同,兼并合同中規定職工的安置條件和待遇問題;
(四)勞動合同期滿后,未終止或未簽訂手續而形成的勞動關系;
(五)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欠缺或部分內容違法,導致合同無效而形成的勞動關系。
二、事實勞動關系如何判定
如果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沒有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證據了,以備不時之需。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事實勞動關系是勞動爭議處理和工傷認定工作中經常被用到的概念,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條第一次在立法中使用了“事實勞動關系”這一概念,但《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把事實勞動關系推到了最前沿,使勞動保障部門無法也不容回避這一問題。《條例》第18條、第61條規定: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這進一步明確了事實勞動關系作為勞動關系的存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第16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這表明對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以前簽訂過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到期后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均繼續享有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權利,并應履行原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其實事實勞動關系與勞動關系相比,只是欠缺了有效的書面合同這一形式要件,但并不影響勞動關系的成立。目前,立法認定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但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享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一切權利,并應履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一切義務。從立法沿革來看,法律上賦予“事實勞動關系”合法地位,更多的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而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勞動保障權益受到用人單位侵害時,同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一樣,可以通過勞動保障監察、勞動爭議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等途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對于你提出的“事實勞動關系的產生的形式有哪些”問題,勞動關系構成事實的有應簽訂而未簽訂勞動合同,以口頭問答代替書面合同等這樣的,勞動關系的認定還是比較簡單的,可以找到的證據是很多的,基本上沒有難度。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標準,怎么計算
2020-12-25買方責任導致加工人無法按期完工還能否要求支付費用
2021-02-03合同未履行可否解除
2020-11-23起訴共同保證人的訴狀
2021-03-12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機動車發生全損應如何理賠
2021-01-20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