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申購
首先選定私募基金購買渠道。常見的購買渠道有基金管理人自行銷售渠道、經紀商銷售渠道、第三方平臺銷售和銀行銷售渠道等。
《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私募基金募集應當履行下列程序:(一)特定對象確定;(二)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三)基金風險揭示;(四)合格投資者確認;(五)投資冷靜期;(六)回訪確認。所以投資者購買私募基金的一般步驟有:第一步、特定對象確認:一般需要填寫一份問卷調查,讓投資者明確自身的風險識別及風險承擔能力,并書面承諾達到合格投資的要求。第二步、參與產品推介會:適當參與產品推薦會,在機構的幫助下,依據自身的能力,選擇相匹配的產品。第三步、簽署風險揭示書:投資者要明確所選產品的風險(如特殊風險、一般風險),以及自身的權益,這步略繁瑣,各條款要逐句確認,相關當事人(投資者、募集機構及經辦人)需簽字蓋章。第四步、提供資產證明或收入證明文件:個人投資者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或者近3年個人收入不低于50萬,旨在確認是合格投資者,還要明確是自己購買產品,且不會拆分。(因起投最少100萬,追加的資金至少10萬,或是10萬的整數倍)第五步、簽約、打款:此刻,你要明確合作信息的真實性,產品的風險以及絕對是合格投資者。(協議一式三份,投資人、管理人、托管人各一份。打款后留好憑證并且備注資金用途)第六步、投資冷靜期:簽約之后,還有不少于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有時候投資可能是頭腦一熱,在這段投資冷靜期,投資者可以解除合同,并且募集機構不能主動聯系投資者;第七步、回訪確認:等到投資冷靜期過去了,機構的非銷售人員需要對投資者進行回訪確認,且需要一條一條核對投資者的核心信息,投資者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解除合同。
私募基金申購方式
私募基金根據投資方向可以分為:
(1)主要投資于公開交易證券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2)主要投資于非公開交易股權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包括創業投資基金);
(3)主要投資于藝術品、紅酒等特定商品的其他私募投資基金。
私募基金的監管框架和概要的要求
1.監管機構與法律
私募基金分為股權投資基金與證券投資基金兩類。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于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2013年6月)規定,這兩類私募基金所屬的監管機構均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此之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登記和管理歸口發改委,發改委管理期間還未完善監管體系)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授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制定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該《辦法》是目前私募基金最直接的法律規范。
2.《辦法》的部分主要內容如下,主要是通過基金管理人登記、基金備案和定期信息報送實現對私募基金的規范運作進行監控,從而降低投資者面臨的私募基金不規范的風險。
2.1募集完成的基金要求備案
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后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并根據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注明基金類別,填報基金名稱、資本規模、投資者、基金合同等基本信息。
2.2基金管理人需登記
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向基金業協會履行基金管理人登記手續并申請成為基金業協會會員。
合格條件主要針對從業人員設定一些條件: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級管理人員應當誠實守信,最近三年沒有重大失信記錄,未被中國證監會采取市場禁入措施。從事私募基金業務的專業人員應當具備私募基金從業資格。
2.3要求定期報送信息
對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要求每月報送;對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要求每季度報送。
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于每年度四月底之前,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填報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關于私募基金申購是怎么樣的的法律知識,首先選定私募基金購買渠道。常見的購買渠道有基金管理人自行銷售渠道、經紀商銷售渠道、第三方平臺銷售和銀行銷售渠道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侵害姓名權應負什么責任
2021-01-01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婚前財產協議要怎么樣簽訂
2021-01-11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交通肇事罪一般判幾年
2021-01-07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土地轉讓范文
2021-02-24離婚后是否還能分房屋拆遷補償款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