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法律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完善我國法律法典體系的越來越重視,我國的許多法典都開始了修正。在2018年,我國更是創立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民法典,也就是民法總則。那么,我國這部2018年頒布的民法總則民事責任年齡有什么規定?
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五條對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有詳細規定。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在2018年頒布民法總則以前,我國通常以通則或者民法意見對我國的民事案件進行審理。在原來的相關法律法規當中,責任年齡被認定為10歲,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在民法總則當中責任年齡被修改到了八歲。
特殊侵權的民事責任包括哪些情形
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有哪些
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必須經過備案才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6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準
2020-11-23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深圳補交社保勞動仲裁能補幾年
2021-02-04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如何理解
2021-02-05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