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如此,法律亦是如此,關于我國的憲法,至今已經經歷過了多次修改,每次修改都意味著我國憲法又進入一個新的起點和征程,對于我國憲法的原則,我們進入今天的話題,憲法原則和文本是什么?一起來看一下。
一、原則
憲法的基本原則,亦稱憲法原則,它是指寓于憲法之中且涉及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根本問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綜觀世界各國憲法,雖然在其文本中并無“憲法原則”這一直接用語,然而在制定憲法時,統治階級總是遵循著一些基本精神和要求,使這些基本原則和要求貫穿于整個憲法之中,并具體指導著條文的擬訂。就世界各國憲法的共性而言,通常認為憲法原則主要包括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法治原則和權力制約原則等項。
1.人民主權原則
人民主權原則,也稱主權在民原則,它源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率先倡導的“主權在民”學說,認為國家是由人民根據自由意志締結契約的產物,所以國家的最高權力應屬于人民,而不屬于君主。1791年法國憲法將《人權宣言》作為序言記載下來以后,人民主權原則就成了資產階級憲法的最一般的原則。人民主權原則相對于君主專制時代的“主權在君”、“君權神授”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按照人民主權原則建立起來的新的資產階級政權,憲法里的“人民”只是資產階級的代名詞,對于廣大勞動人民來說,絕不可能真正享有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民主權利。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人民主權只能是形式上的東西,而不可能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后,其憲法實際上也采用人民主權原則。但與資產階級憲法相比較,其理論基礎和實際內容卻是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的憲法理論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認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當社會主義憲法確認人民主權原則時,公開地申明自己的階級立場,鮮明地解釋“人民”這一概念的政治內容,明確地規定全體人民享有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的各項民主權利。我國現行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主權原則具有充實的內容。
2.基本人權原則。
人權原則最初是作為王權的對立物而產生出來的。在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的經濟勢力日益膨大,但是他們在政治上仍然處于無權的地位,于是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賦人權學說與之相對抗。這個學說的基本內容是: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由和平等的權利;這種權利既不能被剝奪,也不能被讓予。天賦人權學說的產生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并且從政治宣言到表現為憲法原則。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不僅國家政權建立在“君權神授”基礎上,而且還公開推行等級特權和不平等。隨著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新興的資產階級也強烈要求摧毀君權神授學說,建立以自由、平等為核心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因此,17、18世紀的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賦人權”學說,強調人人生而享有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在啟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賦人權學說和人權口號的指導下,資產階級開始進行了爭取人權的斗爭。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以及革命勝利后,人權口號逐漸被政治宣言和憲法確認為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以后,也在自己的憲法中體現這一原則。人權即是作為一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它實際上應包含人的各種不同屬性方面所享有的權利,如生存權、政治權利和自由以及社會經濟文化權利等等。馬克思在談到人權問題時曾說:“這種人權的一部分是政治權利,……這些權利屬于政治自由的范疇。”除了在憲法中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以外,2004年憲法修正案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凸視了我國憲法對基本人權的保護。雖然不同歷史類型國家的憲法都確認基本人權原則,但卻有本質區別。資本主義國家憲法以保護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所有權為核心,以人權的普遍性掩蓋了人權的階級性。社會主義國家憲法以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為核心,使基本人權原則表明鮮明的階級性。
3.法治原則。
法治相對人治而言,是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并嚴格依法管理的一種方式,它是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倡導的重要的民主原則。他們提出了“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同時也產生了法治的思想和理論;當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時,便首創了憲法的先例。法國《人權宣言》宣告:“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自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于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當《人權宣言》成為法國第一部憲法的序言時,便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法治原則。而后,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在制定各自的憲法時,都普遍接受法治原則,在憲法中規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應得到法律保障,以及反對特權等基本內容,使法治原則成為一項重要的憲法原則。然而,在資本主義國家所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身也只是以“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為前提的平等,實際上是以法律上的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法治也是社會主義憲法的基本原則。事實上,我國現行憲法的內容所體現的法治原則也是顯而易見的。憲法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當然,從人治到法治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要切實貫徹憲法確認的法治原則,真正實施“依法治國”的方略,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盡快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要加強執法和司法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尤其要提高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4.權力制約原則
權力制約原則是指國家權力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監督、彼此牽制,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它既包括公民權利對國家權力的制約,也包括國家權力對國家權力的制約。就憲法的基本內容來說,不僅保障公民權利始終處于核心、主導地位,而且對國家權力不同部分之間的制約機制也有明確規定。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中,權力制約原則主要表現為分權原則;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中,權力制約原則主要表現為監督原則。
分權原則亦稱分權、制衡原則。分權是指把國家權力分為幾部分,分別由幾個國家機關獨立行使;制衡則是指這幾個國家機關在行使權力過程中,保持一種互相牽制和互相平衡的關系。分權原則是17、18世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根據近代分權思想確立的。1787年美國憲法就按照典型的分權、制衡原則,確立了國家的政權體制;法國《人權宣言》則稱“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受美、法等國的影響,各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均以不同形式確認了分權原則。可是,隨著資本主義國家行政權的日益擴大和立法權的日益縮小,分權、制衡原則也正在日益走向衰落。社會主義國家的監督原則是由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巴黎公社首創的。馬克思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區普選選出的城市代表組成的;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巴黎公社首創的這一原則,被后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奉為一條重要的民主原則,如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等等。由于監督觀念,特別是監督原則的法律化、制度化還有待加強,因此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政實踐中,權力制約原則的貫徹落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對于每個原則都有詳細的介紹,與此同時,每一條原則,都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憲法的內容經歷了多次修改,但是唯一不變的是憲法原則,這說明不論如何,政府都會為百姓謀實事,促進百姓利益的發展。
憲法原則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修改憲法內容是主要有哪些?
憲法修改的部分內容的建議有哪些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不予行政處罰的情況
2020-12-04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可以贈與嗎
2021-01-04孤老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老人贍養費標準2020年
2021-01-27法院如何強制執行
2020-12-28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開發商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2020-11-20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2-27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