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有涉及到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等內容,那么關于民法總則關于合同法的重要修改內容是怎么樣的?關于合同法的內容修改包括了幾個方面,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修改,同謀虛偽意思表示修改,第三人欺詐和脅迫的情形修改等。
一、民法總則關于合同法的重要修改內容如何?
2017年10月26日至28日,企業合同管理高級研修班在天津召開,此次,我們邀請到了多名知名人士進行課程的講解。在26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謝鴻飛先生針對合同法方面的問題進行講解,雖然網上有很多對于《民法總則》與《合同法》的比較,但是對于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夠明確《民法總則》的變化及進步點。本文就謝老師的部分課程內容進行總結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17年3月15日通過并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的“法律行為”一章,改變了《合同法》的諸多制度和規則。主要表現為:
1、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意思表示的生效對于合同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義。《合同法》第十六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民法總則》對該條進行了細化,并修改其中的部分條款。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 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 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采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 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 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 未指定特定系統的,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采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 按照其約定。該條規定嚴格區分了以對話方式和非對話方式作出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克服《合同法》籠統規定的模糊的弊端。并對相對人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規定進行修改,這樣對于接收意思表示的一方而言,更加公平,更能體現公平原則。同時又許可當事人約定以數據電文方式訂立合同的成立時間,彰顯了契約自由精神。
2、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所謂通謀虛偽表示,是指行為人與相對人合意形成的虛假的意思表示。《合同法》 并沒有對此進行規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該規定明確規定了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更加詳盡。
本條規范的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存在兩個行為,即表示行為和隱藏行為,或者陰合同和陽合同。表示行為或者陽合同并非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因而無效;隱藏行為即陰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行為生效條件的,發生法律效力。但是有一個例外:《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就同一建設工程另行訂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經過備案的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不一致的,應當以備案的中標合同作為結算工程價款的根據。對于例外規定,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雙方通謀的法律行為與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可能發生競合。《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四條保留了這一規定,不過表述上有所差異,它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第三人欺詐和脅迫
對表意人的相對人之外的第三人實施欺詐與脅迫的情形,《合同法》沒有進行規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 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 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 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在《民法總則》做出規定前,表意人只能針對相對方的欺詐和脅迫行為尋求救濟,而對于表意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欺詐和脅迫行為,表意人沒有直接的法律依據去尋求法律救濟。《民法總則》關于第三人欺詐和脅迫的規定,給表意人提供了更加直接便捷的救濟方式,更有利于維護表意人的自由意志。而且,《民法總則》引入了傳統法的理念,即對脅迫受害人的保護程度應優于欺詐受害人,因為脅迫比欺詐對法益的損害通常更大。
4、可撤銷的法律行為
為了維護民事主體的私人自治,《民法總則》將“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修改為“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即當發生欺詐、 脅迫等情勢致損害表意人的意思自由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能變更合同,僅能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撤銷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 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 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民法總則》放棄了《合同法》的此種立法方式,將可變更和可撤銷合同統一規定為可撤銷合同,既便利了法律適用,也更符合科學的法理。另一方面,《合同法》規定了乘人之危和顯失公平兩種情形,《民法總則》沒有對乘人之危進行專門的規定,而是將乘人之危和顯失公平規定在一個法條中,統一以顯失公平進行規定,但是卻比之前的顯失公平更加嚴格,減少合同因為輕微的瑕疵即被撤銷的風險,是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進一步保護。
民法總則關于合同法的重要修改內容是怎么樣的?關于合同法是民法中的一部分,民法是一部規范我們日常生活很多內容的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到的范圍非常多,體系非常的龐大,是一部復雜又重要的法律文獻。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法是怎樣的
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回到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1-31產品責任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6公司什么情形下可以回購公司股權
2021-03-19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如何提出交通鑒定費賠償申請
2021-01-28車禍造成人身受傷要怎么進行傷殘鑒定
2021-01-19職務犯罪刑期過半能否申請假釋
2020-12-30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法人在公司賬戶銀行開戶就可以直接取錢嗎
2021-02-16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