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民法是為了解決民間的民事案件進行設立的法律,我國的相關未成年人和不能夠對事物辨認的人,在我國的法律中有著較為詳細的解釋和介紹。下面小編就《民法總則》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的人有哪些解釋,這類問題為大家進行解答。
一、民法總則怎么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可以作為其近親屬向法院提出認定申請,其他與該公民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
申請程序。申請認定時除了應當提交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即需要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公民)的身份證、戶口簿或其他能證明雙方關系的資料外,還需填寫申請書,申請書應當寫明被申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如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或因處于植物人狀態無意識等。
二、什么是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根據公民的意識能力或者智力狀況確定的,一種從年齡上推斷公民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近期的人大代表會議中提出了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最低年齡降為8歲。2017年3月15日審議通過的最新《民法通則》中已經明確規定,將我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調整為八周歲,因此規定8~1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另一種是因為患有精神病而導致的意思能力受限制。
身體有缺陷的殘疾人不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因為即使其身體有缺陷,并不影響其正常的思維意識,除非其年齡在8~18周歲或者患有間歇性精神病
第十三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兩種:
1、八周歲以上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其中十六周歲以上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間歇性精神病人。其中間歇性精神病人在未發病、其精神狀況正常時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根據公民的意識能力或者智力狀況確定的,一種從年齡上推斷公民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因此規定8~1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另一種是因為患有精神病而導致的意思能力受限制。
相關的未成年人和一些特殊的人群不能夠對一些事務進行辨認,我國的法律對這類人的身體和法律都加以保護。需要監護人進行相應的監護責任,還應對其法律進行相應的保護。
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有什么關系呢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個人簡介:蘇揚,男,漢族,中國籍,專職律師,現執業于重慶盈科律師事務所,執業證號:15001201610607946。2、執業范圍:民事案件代理、刑事辯護及民商事案件。(可在律所官網等平臺查詢)3、執業地區:重慶4、經典案例:1擔任千億資產國企法律顧問。2.出版個人專著新三板財稅問題解析(三大央級出版社),執業八年以來,蘇揚律師領銜的律師事務所團隊代理了大量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擔任轟動全國的12.14涉及槍支黑社會主要犯罪分子辯護人(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律師一直以來的執業理念是:只要我們決定受理這個案子,擺在事實面前的只有一個日程--打贏這場官司。我將全力以赴,用一切合理合法的手段把委托人解救出來,要把當事人的民事案件,當成自己的事情去辦理。不要畏懼政府,行政訴訟要勇于跟政府斗爭,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辜負當事人的委托。辦理案件要將心比心。
一稿多投的行為違法嗎
2021-01-01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一方有債務能爭奪撫養權嗎
2021-01-15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再保險
2021-01-27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流程是什么
2020-11-28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