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憲法監督行駛的原則是什么?
一是依法監督的原則。
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離開了憲法和法律的監督就失去了法律依據。人大監督的對象、內容、范圍和方式都要嚴格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按照法定的程序,對法定的對象進行監督。是否需要行使監督權,如何行使監督權都要以法律為準繩。只有堅持依法監督,監督才能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
二是職權分工的原則,或者說是不包辦代替的原則。
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要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就必須遵循憲法規定的國家機關職權分工的原則。憲法和有關法律在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統一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前提下,明確劃分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并規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不得兼任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這樣規定既可避免權力過分集中,又能使國家機關各項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因此,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不允許侵犯和代替其他國家機關的職權,不能包辦代替“一府兩院”的工作。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責成“一府兩院”予以處理解決,人大常委會不直接處理或辦案。
三是監督大事的原則。
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主要應是涉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重大問題。人大監督的內容應該是國家和地方事務中那些帶有根本性、長遠性的重大事項。即工作監督要抓大事,法律監督要抓典型。如果事無巨細,樣樣都管,就容易干擾“一府兩院”的正常工作。
四是集體行使職權的原則。
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顯著特點,是集體行使監督權。即監督意向的確定,監督行為的實施,監督結論的形成,都要按照法定程序,經過集體討論,通過會議表決來決定。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個人視察、調查只能提出意見和建議,或為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提供信息和建議。主任會議和常委會的工作機構也主要是為常委會的監督做必要的準備和組織協調、了解督辦等工作,不能直接做出決定和進行處理,任何處理決定都由人大及其常委會集體做出。
這也就是說,首先民眾的監督權是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具體去實現的,但人民代表大會不論是從監督的內容、方式等都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以法律為準繩行使監督權才是踐行法治社會的,而且監督權的形式不能直接越權,這些相應的原則是監督權在踐行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
憲法原則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國外修改憲法對世界可能有哪些影響?
憲法規定公民基本權利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首套房怎么界定
2020-12-07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拆遷維權委托律師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18一般知識產權案件分析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1擔保公司和反擔保人指什么
2021-03-06房屋整改延期如何理賠
2020-11-10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能不能打電話自首、電話通知到案是自首嗎
2021-02-19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合同未生效不想履行了怎么辦
2021-01-20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六個月后的起訴時間從何時計算
2021-02-03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