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的代理制度有哪些變化?
1、 委托代理授權不明時的責任分配
第六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托代理的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權限和期間,并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一百六十五條委托代理授權采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權限和期間,并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2.、明確共同代理代理權的行使方式第一百六十六條數人為同一代理事項的代理人的,應當共同行使代理權,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 新增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的規定
第一百六十八條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二、民法總則的歷史意義
1、《民法總則》的頒行極大地推進了我國民事立法體系化進程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綱舉目張。整個民商事立法都應當在民法總則的統轄下具體展開。由于《民法總則》是采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確立的規則,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同時也是最抽象的部分,所以它可以普遍適用于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律。《民法總則》的制定將極大地推進民事立法的系統化過程。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民法總則》的制定將使整個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更富有內在的一致性。
長期以來,由于沒有民法典,我國民事立法缺乏體系性,不利于充分發揮民法在調整社會生活、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的功能。《民法總則》確立了普遍適用于各個民事法律制度和規則的基本原則,消除了各個法律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這就使民事立法體系更加和諧一致。
2、《民法總則》的頒行有效協調了民法和商法的關系。
我國實行民商合一的立法體例,民法與商法都是規范、調整市場經濟交易活動的法律規則,在性質和特點等方面并無根本差異,兩者實際上都具有共同的調整手段和價值取向,都以調整市場經濟作為其根本使命。但《民法總則》應當是所有民商事法律關系的一般性規則,可以說是私法的基本法,因而可以有效地指導商事特別法。民商合一體例并不追求法典意義上的合一,其核心在于強調以《民法總則》統一適用于所有民商事關系,統轄商事特別法。
一方面,通過《民法總則》的指導,使各商事特別法與民法典共同構成統一的民商法體系。《民法總則》是對民法典各組成部分及對商法規范的高度抽象,諸如平等原則、自愿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和等價有償原則等,均應無一例外地適用于商事活動。另一方面,《民法總則》與各個商事法律構成了有機的整體,二者之間是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出現商事糾紛后,首先應當適用商事特別法,如果無法適用商事特別法,則可以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則。
《民法總則》整合了司法解釋中的大量規定,體現了強烈的實踐性。針對民法規范的適用,司法機關曾頒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對民事立法作出了細化性、補充性的規定,對我國民事立法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過程中,通過認真總結司法實踐經驗,將比較成熟的司法解釋的規則吸納到法律中。例如,訴訟時效的效力、起算、中止、中斷等規則,都大量吸收了司法解釋的合理規則,并且也解決了司法解釋與民事立法之間不協調的問題,消除了二者之間的矛盾,這將促進我國民事立法的體系化發展。
3、《民法總則》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民事權利保護機制
民法典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眾所周知,現代法治的核心在于“規范公權、保障私權”,法律的功能主要是確認權利、分配權利、保障權利、救濟權利。《民法總則》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親屬權、繼承權等權利,使其真正成為了“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繼續采納《民法通則》的經驗,專設“民事權利”一章,集中地確認和宣示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充分地彰顯民法對民事權利保障的功能。
《民法總則》在全面保障民事權利方面呈現出許多亮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時代性,即體現了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例如,該法首次正式確認隱私權,有利于強化對隱私的保護。再如,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維護了個人的人格尊嚴,并將有力遏制各種“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網絡賬戶、販賣個人信息、網絡電信詐騙等現象。
二是全面性,即系統全面地規定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人身、財產權益。從保護公民財產權利的角度來看,《民法總則》首次在法律上使用了“平等”保護民事主體物權的表述,這是對《物權法》的重大完善。該法對知識產權的客體進行了詳盡的列舉,擴張了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進一步強化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該法強化了對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的保護,有助于弘揚公共道德,維護良好的社會風尚。三是開放性,《民法總則》第126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
依據該條規定,不論是權利還是利益,都受到法律保護。這不僅與保護民事權益的基本原則相對應,而且為將來對新型民事權益的保護預留了空間,保持了對民事權利保護的開放性。保障民事權利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由于民事權利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公權行使的范圍,從而也將起到規范公權的作用。
4、《民法總則》的頒行完善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生產生活秩序。《民法總則》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完善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一方面,開宗明義地宣告,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法目的,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理念,并確認了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基本原則,要求從事民事活動,秉持誠實、恪守承諾,這有利于強化人們誠實守信、崇法尚德,推進誠信社會建設。《民法總則》規定了民事權利行使和保護的規則,規定“民事主體行使權利時,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和當事人約定的義務”,禁止濫用權利,為人們的交往活動提供了基本的準則。
另一方面,廣泛確認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各項權益,規定了胎兒利益保護規則、民事行為能力制度、老年監護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護等,實現對人“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保護。該法規定了民事責任制度,切實保障了義務的履行,并使民事主體在其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充分的救濟。
在我國民法總則的代理制度的變化主要的三點包括委托代理授權不清楚時的責任分配情況,還要明確共同代理情況下的行使權,最后還新增了個人自身代理和雙方代理的一些規定。民法總則的歷史意義還是很重大的,不僅強化了民事權利的保護機制,同時也協調了商法和民法的關系。
見義勇為加入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常用引用法律條款
民法總則保護見義勇為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蘇成生律師,男,漢族,中共黨員,執業證號12205200210566592。2002年——2016年執業于96101部隊法律顧問處,處理過大量涉軍維權案件,現為通化市昱誠律師事務所職業律師。對預防糾紛發生、減少當事人訴累,有獨到經驗。 當前業務強項:擔任政府機關法律顧問,商事合同審查與訴訟,有處理應急突發問題、歷史遺留疑難問題的豐富經驗。經常處理家庭婚姻、交通事故、拆遷承包糾紛、工亡討薪糾紛等常見案件。 電話:13943571065 人生格言——“人生目標是應該通過堅守信念,而不是屈服來實現的。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道路上,我從未放棄!盡管這條路注定會走得很艱難,很孤單,但是上天不會辜負每個人的勤奮和堅持!”
偷拍,偷錄證據的合法性
2021-01-30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刑事賠償如何受理
2021-02-03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辦
2021-02-09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壽險投保一般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02可以提前取出養老保險金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