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可變更可撤銷時效多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因重大誤解導致民事行為被撤銷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未主張撤銷的,撤銷權消滅。當事人受脅迫, 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對司法考試的影響——可撤銷民事行為中,撤銷權的除斥期間不再是統一的,區分重大誤解和受脅迫。
民法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二條對此作了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限為1年,也就是說在這1年期限內,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必須行使其撤銷權,否則,該當事人就失去了撤銷合同的權利,那么當事人就必須接受合同的約束,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為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期限,也就是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開始計算撤銷權的行使期間。
民法總則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本條中的“1年”是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也就是說,在此期間內,不存在期間的中斷或者中止的問題,這“1年”是一個不變的期間,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不能要求延長該期間。
在民法總則當中對于可撤銷可變更的時效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一般都是在案件起訴之后的一年有效期之內,超過三個月的期限則無法行使撤銷權。除了規定的時效之外,當事人也可以自行在知曉之后放棄撤銷權,如果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則視作無效。
民法總則保護見義勇為是怎么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各地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糾紛的審判意見(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干股合同協議書違法嗎
2021-01-03財產保全擔保需要本人去嗎
2021-03-21醫療糾紛處理技巧
2021-02-26刑事訴訟辯護人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2020-12-04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多少
2020-12-23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及其與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關系
2020-12-06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