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第61條規定是什么?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二、民事主體
民事主體又稱“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民事主體的資格由法律規定,在中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能夠作為民事主體的有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國家是民事法律關系的特殊主體,在一定情況下,需要國家直接參加民事活動時,國家以民事主體的資格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如發行公債、享有財產所有權、接受贈與、對外以政府名義簽訂貿易協定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的一方稱權利主體,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義務主體。通常,民事主體既是權利主體,也是義務主體。民法調整的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商品關系要求對等的勞動交換并體現等價有償的要求,反映在民事法律關系上就是雙方都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在某些民事法律關系中,只有一方是權利主體,另一方則是義務主體,如絕對權關系、無償的合同關系等。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主體可以都是單一的;也可以一方是單一的,而另一方是多數;也可以雙方都是多數的。在某些民事法律關系中,義務主體是特定的人,例如債權債務關系;在另一些民事法律關系中,義務主體則是不特定的任何人,例如所有權關系。
三、解釋
民事主體在有的國家和地區的立法及學說上稱為權利主體。傳統民法認為:“民事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其本質的含義就是能夠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它是一個發展演變的概念,“是由社會經濟發展決定的”。根據民法的發展史,民事主體經歷了從一元主體到二元主體的演變過程。羅馬法確立了民事主體的一元結構。羅馬法沒有權利能力的概念,而是采用人格的概念,根據一定的標準從生物人中選擇一部分自然人,賦予其法律人格。羅馬法上沒有關于法人的規定,將合伙作為一種合意契約處理,“兩人以上相互承擔義務將物品或勞作集中在一起,以實現某一合法且共同利益的目的,這種合伙的意愿被稱為合伙意愿”。到1900年《德國民法典》為適應進入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正式確定了法人制度,明確了法人的民事主體地位,打破了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一元結構。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公民會創辦自己的企業,那么企業在運行和經營的過程中也是需要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也是要設立相應的職位和管理人員,當企業出現了違規操作的行為后,不僅企業會受到處罰,同時法人也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民法總則關于教唆都有哪些定義?
榮譽權在民法總則中是指什么?
宣告失蹤順序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是否可以享有股東權益
2021-02-20行政拘留要走哪些程序
2021-03-11一級傷殘鑒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20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成為獨立董事需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06知識產權入股公司解散可抵債嗎
2021-02-11未生效合同違約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房地產抵押登記的程序
2021-01-21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